首页> 中文学位 >预防良性再狭窄食管支架的动物实验研究
【6h】

预防良性再狭窄食管支架的动物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全文综述 食管支架术后良性再狭窄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进展

第一部分 预防食管良性再狭窄的动物模型制作探讨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预防食管良性再狭窄支架的研制及动物实验探讨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论文附图

论文附表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1)使用补片法建立食管狭窄动物模型。(2)通过在普通食管支架上缘捆绑125I粒子探索可预防食管良性再狭窄支架研制的可行性以及通过动物实验来探讨该支架预防食管良性再狭窄的效果。
  方法:(1)建立食管狭窄动物模型:使用补片按照预定大小包绕食管壁后置入食管支架从而获得再狭窄动物模型。(2)可预防食管良性再狭窄支架的研制:生产出能装填1颗125I粒子的弹仓,后用镍钛记忆合金丝均匀的将8个弹仓绑定在食管支架上口处,即制成一枚可预防食管良性再狭窄的新型支架。(3)动物实验:选取32只比格犬,分为对照组(A)、实验组(B)2组,其中B组(16只)食管支架上端装填8颗125I粒子(33.3MBq×8);A组(16只)为对照组,植入无125I粒子的支架。于术后1、2、4、8周分别取各实验组、对照组犬4只,处死前行X线摄片,食道造影,CT扫描,ECT等检查,观察支架、粒子移位情况;取各组支架及上缘2cm范围内的食管组织,分别行肉眼、光学显微镜、病理检查及氨基酸成分分析等。
  结果:(1)使用补片法成功建立食管再狭窄动物模型。(2)32只实验犬新型食管内照射支架均释放到位,释放过程顺利。ECT复查未发现放射源泄漏。测量支架上口管腔内径,结果显示两者食管内径在观察期内均表现为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变窄,术后4、8周时对照组较实验组更为狭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道造影显示术后8周时对照组较实验组食道狭窄更为明显。免疫组化结果示平均光密度值4周时实验组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羟脯氨酸及总氨基酸含量随时间延长逐渐上升并且术后4、8周时实验组较对照组含量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观察期间内实验组支架周围的气管与大血管等与对照组肉眼、光镜所见基本一致。
  结论:(1)使用补片包绕食管壁法可成功制作食管支架术后再狭窄动物模型。(2)该新型支架用于食管良性狭窄的预防是可行的、安全的,并具有一定的预防和减轻支架术后良性再狭窄的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