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专科护士培养衔接的研究
【6h】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专科护士培养衔接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和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与过程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部分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专科护士培养衔接的培养方案构建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总结

1.本课题创新之处

2.本课题不足之处

3.未来展望

综述 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国内外培养现状及启示

发表论文

作者简介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目的:
  构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MNS,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核心能力指标体系和专科护士(CNS,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核心能力指标体系,以其为依据,确定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专科护士培养衔接的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理论课程设置、临床实践方案、考核方式和评价指标体系,为推动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高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本研究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确定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指标体系和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指标体系。研究方法为在查阅文献、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初步构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和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指标体系框架,根据该框架设计《“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专家咨询问卷》和《“专科护士核心能力”专家咨询问卷》,采用Delphi专家咨询法对各项指标进行筛选,最终确定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指标体系和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指标体系;第二部分为确定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专科护士培养衔接的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理论课程设置、临床实践方案、考核方式和评价指标体系。其研究方法为根据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和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指标体系,初步构建培养目标、理论课程设置、临床实践方案、考核方式和评价指标体系,采用Delphi专家咨询法对各项指标进行评价和筛选。两次专家咨询均采用发送电子邮件、邮寄或现场发放的方法,咨询专家意见,二轮后专家意见趋于一致,问卷轮回结束。
  结果:
  1、两轮咨询有效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1.67%和93.93%;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25和0.88; MNS核心能力的一、二、三级指标变异系数分别为0.109~0.170、0.093~0.172、0.097~0.163;一、二、三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29、0.23、0.25(P<0.01)。CNS核心能力的一、二、三级指标变异系数分别为0.101~0.131、0.059~0.172、0.064~0.175;一、二、三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27、0.22、0.24(P<0.01)。最终确定包含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理论基础知识、临床护理实践能力、护理管理能力、护理教育能力、科研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人文素养8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和38个三级指标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核心能力指标体系和包含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专科护理理论知识、专科护理实践技能、护理管理能力、护理教育能力、科研能力、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专业发展能力8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和39个三级指标的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指标体系。
  2、两轮咨询有效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1.67%和90.91‰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25和0.875;指标的变异系数为0.041~0.227;指标的协调系数为0.26(P<0.01)。最终确定以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坚实的护理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娴熟的专业实践技能、能独立解决专科领域常见护理问题和专科疑难问题、具有运用护理程序能力、具有独立从事护理教育的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科研和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沟通交流和团队协作能力和具有专科发展能力为培养目标。理论课程设置由公共学位课程、专业必修学位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学术活动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公共学位课程包括学位英语和专业外语;专业必修学位课程包括临床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医学科研方法论、护理管理与临床护理新进展、专科护理理论与实践和循证护理理论与方法;专业选修课程包括高级健康评估、评判性思维与临床决策、临床护理与诊疗技术进展、人际沟通与交流;学术活动包括参加学校和医院人文与科学素养系列讲座至少8次、参加学术研讨活动至少2次和撰写学术论文至少1篇。临床实践方案为: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开始进入临床实践,实践总时间30个月,临床实践科室包括专业研究方向所在科室、内科科室(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心内科)、外科科室(普外科、骨科、胸心外科)、ICU、急症室,实践内容包括:专科护理技术操作训练、参加临床护理各班次工作、负责专科患者个案护理、参与专科团队协作式护理、参加科室专科护理查房、参加科室典型专科病例讨论、参与临床教学工作、参加专科病人护理会诊。考核方式为:临床操作技能考核、病例讨论、个案和教学护理查房、小讲课、个案护理、团队协作式护理、学位论文、科研创新、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与职业道德素养、理论知识、临床实践能力、护理教育能力、临床科研能力、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专业发展能力、人文素养、心理素质9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
  结论:
  1、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指标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理论基础知识、临床护理实践能力、护理管理能力、护理教育能力、科研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人文素养,其中,临床护理实践能力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首要核心能力。
  2、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指标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专科护理理论知识、专科护理实践技能、护理管理能力、护理教育能力、科研能力、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专业发展能力,其中,专科护理临床技能为专科护士首要核心能力。
  3、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专科护士培养衔接的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理论课程设置、临床实践方案、考核方式和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为我国培养、选拔和储备一批真正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用人单位实际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有利于促进我国护理学专业学位教育的长远发展,推动我国护理专科化进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