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延福寺大殿大木技术探析——从大木构架之分析比较入手
【6h】

延福寺大殿大木技术探析——从大木构架之分析比较入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1 研究起意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概念范围界定、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概念范围界定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方法

1.3 既有文献综述

1.3.1 关于延福寺及现存文物

1.3.2 关于延福寺大殿测绘和修缮设计

1.3.3 早期学者对大殿的概述

1.3.4 开间进深尺度及营造尺研究

1.3.5 大殿构架的研究

1.4 研究史料

1.4.1 人文地理环境

1.4.2 寺史沿革

1.4.3 寺院性质

1.4.4 寺院兴废

1.4.5 近期修缮

第二章 延福寺大殿勘测分析与基础研究

2.1 大殿大木形制概述

2.1.1 地盘特征

2.1.2 间架特征

2.1.3 铺作作法

2.1.4 样式特征

2.2 大殿基础数据分析

2.2.1 大殿上檐梁架构件的分类分型

2.2.2 大殿上檐铺作构件的形制判别

2.3 大殿地盘与构架形制分析

2.3.1 大殿地盘分析

2.3.2 大殿构架形制分析

2.4 大殿空间尺度复原

2.4.1 大殿“侧脚”与设计方法探讨

2.4.2 大殿营造尺复原探讨

2.4.3 大殿平面尺寸复原探讨

2.4.4 大殿基本尺度构成探讨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延福寺大殿大木构架典型形制分析

3.1.2 大殿劄牵之结构意义

3.1.3 大殿劄牵之分类

3.2 大殿椽架构成与举折形制

3.2.1 大殿椽架尺度关系分析

3.2.2 大殿举折做法之分析比较

3.3 大殿厦两头造之分析

3.3.1 法式厦两头造

3.3.1 大殿厦一架构架形式

3.4 大殿转角做法之分析

3.4.1 大殿“角梁转过两椽”与“角梁斜长两架”

3.4.2 大殿转角构造与朵当

3.5 从榫卯现象到构架建构思维

3.5.1 大殿插梁造榫卯的现象

3.5.2 榫卯现象与构架设计思维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从延福寺大殿探讨江南木构技术之时空脉络

4.1 大殿大木构架技术之时空背景

4.1.1 以江南木构技术为主线

4.1.2 延福寺大殿木构技术之“个性”

4.2 江南大木构架技术之时空脉络

4.2.1 江南大木构架之技术演进

4.2.2 江南大木构架之建构思维变化

4.2.3 江南大木构架之礼佛空间变化

4.3 同一时空下匠作谱系的差异

4.3.1 两者构架形制差异

4.3.2 两者铺作形制差异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延福寺大殿建构思维下的构架复原

5.1 大殿大木构架关联性探讨

5.1.1 “地盘”

5.1.2 明间“侧样”

5.1.3 东(西)缝“侧样”

5.1.5 脊缝“正样”

5.1.6 前、后缝“正样”

5.2 大木构架复原推测

5.2.1 构架形制局部复原

5.2.2 构架复原推测

5.3 本章小结

结语

待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本文从武义延福寺大殿的个案剖析出发,抽取大木构架这一角度,采取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大殿大木构架存在的诸多线索加以分析解读,并提出作者的思考。
  首先,对延福寺大殿的勘测结果作有效分析,包括构架形制判定和大殿基本尺度的复原。其次,选取大木构架的几处典型作法分别进行讨论,结合相关案例的比较,从木构现象差异找出本质差异。再者,以延福寺大殿的个案分析比较作为起点,梳理江南大木构架时空发展变化的规律。最后,说明构架的整体关联性,对大殿构架复原作合理推测。
  作为个案的研究成果,作者分析了构架细节性的节点,如山、檐面劄牵的榫卯节点,中三椽袱、顺袱串等构件节点;解答了之前未解决的问题,如对侧脚、下檐、转角及厦两头造的探讨;层层推进,在实证基础上,对构架复原作出新的推测。从大木构架的整体研究得出结论,大殿兼具时空节点的特征,同一时空下匠作谱系亦具有差异性。
  写作思路上,从微观推及宏观,再从共性中讨论个性,以小题作为切入点,后置于更大的视角中去看待个案研究,力求小中见大,全面深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