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等收入陷阱:理论验证与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研究
【6h】

中等收入陷阱:理论验证与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2 文献综述

2.3 简要述评

第三章 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渊源及其辨析

3.1 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学说渊源

3.2 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验证

3.3 世界各国过去30年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

3.4 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初步检验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环境、资源约束下的经济可持续增长

4.1 引言

4.2 文献回顾

4.3 数据和方法

4.4 实证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证检验——基于中国省级层面俱乐部效应的分析

5.1 引言

5.2 文献回顾

5.3 理论模型和机理分析

5.4 实证研究

5.5 国际经验比较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等收入陷阱视角下的收入差距、消费支出与经济增长

6.1 引言

6.2 理论模型

6.3 变量和计量模型的选取

6.4 实证分析

6.5 典型化事实和国际比较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经济持续增长与环境效率的双赢——来自工业层面碳生产率的检验

7.1 引言

7.2 文献回顾

7.3 数据和方法选取

7.4 典型化事实和研究假设

7.5 实证结果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城镇化、教育水平与中等收入陷阱——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8.1 引言

8.2 文献回顾

8.3 作用机制和研究假设

8.4 变量选取和研究方法

8.5 实证分析

8.6 本章小结

第九章 中等收入陷阱影响因素的总体检验

9.1 引言

9.2 相关研究的思索

9.3 中等收入陷阱与经济发展驱动力

9.4 实证研究

9.5 本章小结

第十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10.1 主要结论

10.2 政策建议

10.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论文主要研究基于中等收入陷阱话题下的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增长问题。通过对支撑中等收入陷阱的过往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找到此学说产生的理论渊源,进而对中等收入陷阱在世界各区域之间的存在性进行探讨。本文采用实证计量方法分析环境(Environment)、能源(Energy)和经济(Economy)的3E系统关系;利用ARIMA模型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速度进行客观预测;对影响经济长期增长的四大因素,即教育水平、收入差距、制度质量和技术进步,通过俱乐部敛散效应的检验,来阐述它们对经济的显著影响。同时从需求层面和供给层面,对影响中等收入陷阱的因素进行探讨。论文最后部分在研究发现的基础上给出相应政策建议。
  首先,本文对过往文献关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停滞现象和增长动力进行梳理,对中等收入陷阱这一学说的产生进行了逐本溯源的分析。通过搜集整理出国内数据库和国外SCI、SSCI收录的相关主题文章,发现国内外学界针对此话题是“内热外冷”的反应。对于中等收入陷阱的存在性与否,本文利用国际人均GDP数据对世界不同区域的国家进行高收入组跨越成功和失败的划分,发现中等收入陷阱只是一个相对概念,有的国家长期停滞在中等收入发展阶段,不能迈进高收入国家,而有的国家则顺利跨过中等收入水平。但是中等收入陷阱不具有明显地域特征,步入中等收入阶段对一国的发展也不是“魔咒”,因而增长陷阱并非普遍经济发展规律。不过中等收入陷阱具有特征化事实,反映了经济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客观实际现象。
  其次,本文对比世界上其它跨越和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对于各个经济体的增长陷阱问题予以揭示,同时观察它们之间的增长状况异同点,并且比较它们在相应阶段内的人均GDP增长率,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予以启发。研究表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面临内生驱动力不足、消费和外部因素的威胁。接下来本文利用ARIMA模型,从统计学意义上对中国未来5-10年的GDP总量和人均GDP进行预测,对中国在多长时期内能够从目前的中上等收入水平迈向高收入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最后,根据增长潜能(后发优势)是否释放完毕的指标,对中国未来潜在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大小予以揭示。
  第三,本文利用中国较长时段的时间序列数据,借助VAR模型对环境规制、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个变量之间存在双向影响的作用,能源消费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近些年的经济发展减速现象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协整检验表明所选变量之间有着长期均衡的稳态关系。误差修正的VECM模型揭示了能源消费对把短期偏离修正为长期均衡有着11.68%的作用强度。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则表明环境规制只对经济的长期增长有着积极影响,而且帮助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但当前中国的规制行动表现为贯彻执行前后不一致的特征。方差分解显示出环境规制对能源消费的影响作用高于经济增长。以上所得出的结论对中国环境和能源约束下的可持续发展有较大启示。
  第四,本文通过选取省域面板数据,基于俱乐部收敛的视角对收入增长和中等收入陷阱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初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各省域经济出现了明显的俱乐部趋同现象,分为东部地区的富裕省份俱乐部和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省份俱乐部。这种长期的地区经济发展失衡不利于中国收入分配改革的有效实施。利用SPSS22.0软件所做的聚类分析图也直观表明,从样本起始的1994年发展到最末的2014年,各地区内部有些省份实现了经济赶超,成功跻身所在地区的第一梯队行列,而有些省份则经济发展缓慢,一直处于相应地区的垫底位置。本文进一步选取教育、科研、制度、收入差距等条件变量,实证结果显著表明它们是影响地区间俱乐部效应的主要因素。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功和失败的国家都离不开同以上四要素的联系,也正符合中国供给侧改革的政策内涵。
  第五,本文利用VAR模型实证研究收入差距、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这三个指标的动态关系,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来探究经济发展的显著影响因素和程度强弱。实证结果得出:收入差距会短期内刺激经济增速提高,但长期不利于经济持续向更高水平发展,是经济滞涨和潜在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原因;而消费需求旺盛能持续稳定地带来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其水平主要由经济发达程度和基尼系数大小共同决定。我国自中等收入阶段以来的发展情况符合国际上成功跨越“陷阱”国家的基本趋势,即消费率在中下等收入和中上等收入阶段之间呈现出U型消费拐点。本文因此得出结论,即政策应侧重于调结构和以居民消费需求为主导的内需红利,既可以摆脱投资单一驱动和过剩产能的浪费,又能以此帮助我国摆脱可能的增长“陷阱”,早日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第六,本文基于碳生产率的视角,把环境规制和技术进步纳入到计量模型中,从工业行业层面对经济增长陷阱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所选取的35个工业行业涵盖了采掘业、制造业、水电气的生产和供应业。本文进一步把工业行业按要素密集度划分为三类,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和技术进步的影响具有行业异质性的特征。模型估计结果显示出对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以及资源密集型行业来说,环境规制比技术进步的影响作用更强;而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来说,科技创新对工业碳生产率的影响更为显著。此外,外商直接投资(FDI)、工业化水平能够对所有行业的碳生产率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相反地,产业结构阻碍了全样本的碳生产率。工业分行业检验结果表明:对于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产业结构优化能提升碳生产率;对于资源密集型行业,FDI使用效率和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应该被大力强调;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碳生产率的增强离不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
  第七,本文通过构建世界多个国家较长时期的跨国面板数据,利用面板分位数模型估计方法,对城镇化、教育质量与中等收入陷阱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和教育与高收入国家经济发展减速的相关性不大;两者的联合交互作用对中上等收入国家的影响最强,而且影响幅度由低分位到高分位呈现递增态势;高等教育对中下等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经济持续增长有正向影响,而城镇化的影响作用和方向与其反之。其它影响因素中,政府干预、物价指数的负向作用对所有类别国家都较显著;对外开放、资本形成率则对经济长期持续增长有益;人口红利消失并非一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原因。在控制内生性问题后,同时按OECD国家、非OECD国家、剔除非洲国家等标准重新分组,用系统GMM两步估计法所得结论同样一致和稳健。
  在上述研究及其发现的基础上,本文还就政策应用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得出的富有针对性的结论对经济政策制定者有较大参考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