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当代艺术中废墟主题研究
【6h】

中国当代艺术中废墟主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重点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第一章 中国当代艺术废墟主题与群体情感上的沟通

第一节 个人领域与废墟符号的对话

一、废墟艺术中的个人隐私

二、个人与废墟艺术的互动

第二节 废墟符号性的反抗

一、涂鸦式的反抗

二、文字式的反抗

第三节 部分废墟主题的情感记录

一、瓦片的记录

二、门牌号的记录

三、旧式生活用品的记录

第二章 中国当代艺术废墟主题与集体身份上的认同

第一节 商业导致的集体记忆缺失

一、公共建筑废墟

第二节 工业发展对集体归属感的迁移

一、三峡工程建设中的废墟

二、工业厂房的废墟形式

第三节 农村废墟反映农民身份变化

一、农村废墟主题艺术的产生与特点

二、农村废墟主题中的农民身份变化

第三章 中国当代艺术废墟主题与宏大叙事

第一节 反对中国过去历史中的暴力战争

一、废墟与战争的联系

二、废墟主题中对美国911暴力袭击的反对

第二节 大事件的纪念

一、表示社会性事件的废墟形式

二、表示自然性事件的废墟形式

第三节 对传统的传承

一、废墟艺术与传统文化

二、承袭传统的建筑

第四章 中国当代艺术中废墟主题分析

第一节 废墟主题的在场

一、中国当代废墟主题与西方当代废墟主题比较

二、中国当代废墟主题的中国式特征

三、以合理姿态延续文化传统

第二节 废墟主题的缺席

一、社会发展与废墟主题之间的矛盾

二、废墟主题的反思与希望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包括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清单)

致谢

展开▼

摘要

当代艺术是对当下正在发生事物的反映与呈现,在当前中国城市化发展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废墟出现在我们生活中,成为当代艺术的历史载体之一。艺术家为废墟创造废墟主题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具有保留记忆的功能并和当代生活相连接。废墟主题艺术是对社会发展的记录,与传统艺术完全不同,由此提倡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废墟主题创作应体现其个人经历、情感和所处的社会环境,并与当代本体紧密相关,需要从本体文化出发,同时以全球化的角度去理解创造废墟主题艺术作品,提升中国当代艺术水准。目前对于当代艺术中废墟主题的研究范围不够全面,也没有明确提出废墟主题是非线性的观点,它肯定过去与传统,具有文化积淀。因此通过物质层面的废墟转向对精神层面的废墟分析,结合废墟主题艺术与本体文化之间的关系,用较为完整且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当代艺术废墟主题作品为例,从废墟主题艺术与群体的情感、集体的身份认同、宏大叙事等方面具体分析,探讨废墟艺术作品的内涵与对当代社会的记录作用。同时,分析比较中国当代艺术和西方当代艺术中废墟主题的异同,得出中国废墟主题艺术具有符号性与双重性的特征,使其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典型代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