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降低下肢静脉CT血管成像辐射剂量研究
【6h】

降低下肢静脉CT血管成像辐射剂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降低下肢静脉CT血管成像辐射剂量研究

第一部分 左髂静脉受压率稳定性的CT增强对比研究

分 不同螺距联合低管电压及SAFIRE对降低下肢CTV辐射剂量的研究

第二部分 不同螺距联合低管电压及SAFIRE对降低下肢CTV辐射剂量的研究

分 不同螺距联合低管电压及SAFIRE对降低下肢CTV辐射剂量的研究

结论

第二部分 不同螺距联合低管电压及SAFIRE对降低下肢CTV辐射剂量的研究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 左髂静脉受压率稳定性的CT增强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增强CT对同一个体、不同时间检查所测得左髂静脉受压率的稳定情况。 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采集两年内做过两次以上盆腔CT增强检查、且无下肢静脉疾病史的患者,共124例,由两位经验丰富的放射学医生测量左侧髂静脉受压处最窄短径、同层面右侧髂静脉管径,计算得出左侧髂静脉受压率,并比较分析两次检查的受压率变化。其中男67例,女57例,平均年龄59.24±11.71岁,两次检查平均间隔7.84±5.64个月。 结果: 1.左髂静脉受压率范围是5-73%,第一次CT检查图像示左髂静脉受压率平均值41.03%±17.74%,第二次受压率平均值42.11%±19.25%,两次检查受压率未见明显差异t=-0.957,P=0.340),本组124例患者的左髂静脉受压率稳定。 2.按性别分组:无论男性、女性,两次检查中的左髂静脉受压率均无明显变化(男性组:t=-1.327,P=0.189,P>0.05;女性组:t=0.005,P=0.096,P>0.05)。 3.按受压率是否大于50%分组:受压率<50%的患者有88例,该组患者受压率在两次检查中无明显变化(t=-1.369,P=0.180,P>0.05);36例患者的左髂静脉受压率≥50%,两次检查中受压率无明显变化(t=-0.549,P=0.585,P>0.05)。 4.对左髂静脉受压率在不同年龄组内进行年龄和受压率的相关分析:36例患者年龄小于50岁,年龄与受压率无明显相关性(r=0.152,P=0.376);88例患者年龄大于50岁,年龄与受压率亦无明显相关性(r=-0.214,P=0.056)。 结论:短期内无下肢静脉疾病人群中的左髂静脉受压率基本稳定,一次增强CT扫描检查可以准确反映左髂静脉受压情况。 第二部分 不同螺距联合低管电压及SAFIRE对降低下肢CTV 目的: 通过不同螺距联合使用低管电压、迭代重建算法及较低剂量的对比剂,降低下肢CTV(computed tomography venography,CTV)辐射剂量的相关研究。 材料与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疑似下肢静脉血栓患者45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15例。A组扫描方案是标准螺距1.0,B组扫描方案是中等螺距1.55,C组螺距是大螺距2.0,三组扫描方案均采用低管电压80kv、迭代重建算法,并注入较少的非离子型对比剂90ml,扫描范围从第三腰椎到足踝水平。记录并分析各组CT剂量指数(computed tomography dose index,C T D I)、CT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e,D L P)、图像噪声(background noise,BN)、图像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 N R),测量并分析增强后各组下腔静脉、髂静脉、股静脉、腘静脉管腔内CT值,由两位影像医生采用双盲法评价各组CT图像主观质量。综合评价采用较少的对比剂时,不同螺距联合低管电压及迭代重建算法在降低下肢CTV辐射剂量的可行性。 结果: 1.三组不同螺距的图像噪声逐渐递增,B组图像的噪声(15.01±4.43)明显高于A组噪声(9.91±2.32),C组图像噪声(16.76±5.43)较B组增加有所增高。 2.增强后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 V C)、髂静脉(Iliac vein,IV)、股静脉(Femoral vein,FV)及腘静脉(Popliteal vein,PV)的平均CT值分别是:A组的171.51±83.08HU,159.23±74.95HU,145.83±97.08HU,152±54.63HU;B组138.33±86.91HU,142.55±66.52HU,149.72±61.78HU,132.52±65.05HU;C组的135.03±83.08HU,140.07±74.95HU,145.83±97.08HU,136.94±65.63HU。因此A组的下腔静脉及髂静脉CT值较B、C组增高,股静脉及腘静脉的CT值在三组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3.三组的CNR分别为:A组6.86±3.54,B组4.72±3.34,C组3.74±4.33,因此A组CNR较B、C两组有所增高,B组和C组的CNR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4.三组的图像质量评分逐渐递减,但A、B两组的图像均符合诊断要求 5.B组的辐射剂量显著低于A组,下降约70.18%;C螺距组的辐射剂量低于B组,下降约21.11%。 结论: 下肢静脉CT成像中,在使用低管电压、迭代重建、较少对比剂使用时,螺距1.0适合应用于初次检查中,可以综合评价患者下腹、盆腔及下肢静脉病变,在以后复查静脉病变时,可使用1.55左右螺距检查,既可较大幅度减少辐射剂量,同时得到能符合诊断要求的图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