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吉林省地膜栽培技术在推广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6h】

吉林省地膜栽培技术在推广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分析

4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 谢

展开▼

摘要

本文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不同栽培方式、不同密度条件下的玉米生育性状、产量进行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覆膜栽培和普通栽培间、不同密度间都存在着极显著性差异。 玉米试验品种为耐密型品种四密25,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玉米生长发育进程存在较大影响,在相同的播种期的条件下,覆膜栽培可以有效地减少作物的生育天数,加快玉米的生长发育进程,避免了由于晚熟品种生育期长而使作物受到早霜危害而减产。 不同栽培方式和密度条件下,对玉米植株高度影响并不明显,覆膜栽培的株高要比普通栽培的高,平均高约1%,但对植株的茎粗影响较为明显,覆膜的平均茎粗要比普通栽培的茎粗粗了5%。不同栽培方式及密度对玉米叶面积指数有较大的影响,从影响上看,前期覆膜栽培明显表现叶面积指数增加较快,而后期的与普通栽培持平,表明了覆膜栽培有明显增加叶面积指数的作用。 从地温和土壤的含水量上看,覆膜对增加地温作用明显,而且能有效保持土壤的含水量,雨水大时,水分含量增加不明显,而雨水小时能有效保证土壤的水分不易散失。 覆膜与不覆膜对土壤的容重影响非常大,覆膜后土壤的容重明显偏低,一般约低0.1g/cm3,同时覆膜孔隙度较高,平均在55%左右,而未覆膜的孔隙度是50%,这就充分证明了覆膜栽培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普通栽培土壤容重较大,但孔隙度降低。而使气液相减小,土壤疏松透气性差,不利于土壤发挥其自身的养分效应。 从玉米产量的构成因素及相关指标上分析,玉米的平均穗长受覆膜的影响较大,同时也受到密度影响,在5.5和6.5万株/公顷的条件下,平均穗长要明显高于7.5万株/公顷。从互作上看,A1B3的互作使玉米的穗长最长。 从百粒重来看,覆膜栽培方式要比密度的大小对百粒重的影响要大,平均穗粒数在各处理间表现为极显著性差异。其中对玉米穗粒数影响大小依次为A因素>B因素>A×B,综合影响产量的各种因素,在覆膜的条件下,采用6.5万株每公顷的栽培密度会获得较高的产量。

著录项

  • 作者

    刘希财;

  • 作者单位

    延边大学;

  • 授予单位 延边大学;
  • 学科 农业推广·作物栽培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朴仁哲,张喜田;
  • 年度 200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玉米(玉蜀黍);
  • 关键词

    覆膜; 玉米; 产量; 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