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元好问归隐时期词作研究
【6h】

元好问归隐时期词作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引 言

1. 1论文选题提出的目的和意义

1. 2论文选题的研究现状

1. 3 论文选题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元好问的生平创作及其归隐时期的划分

2. 1 元好问生平创作

2. 2 元好问的归隐

2. 3 元好问归隐时期的划分

第三章 元好问归隐时期词的创作

3. 1 深微幽隐的爱情词

3. 2 情景交融的山水词

3. 3 别有寄托的咏物词

3. 4 仕隐矛盾的怀古词

3. 5忧国忧民的寄赠词

第四章 元好问归隐时期词的艺术风格

4. 1 元好问的词学主张

4. 2元好问归隐时期的词风

第五章 元好问归隐时期词的创作成因

5. 1 时代背景的影响

5. 2 家庭环境的影响

5. 3道家思想的影响

第六章 结 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山西忻县人。是金末元初伟大的诗人、文学理论家和诗歌评论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词人。元好问的词代表了金元词的最高成就,其词不仅兼蓄豪放与婉约,而且能熔为一炉,是继苏、辛之后的又一大家。二十世纪以来,词学界多从思想内涵、艺术风格、词学主张、词史地位等视角,针对元好问的词学成就做出了比较客观的评价和研究,而对于元好问在归隐时期的词作并没有进行具体的论述和研究。然从元好问文学创作的整体来看,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具有典型艺术特色的创作,本文选取元好问在归隐时期不同类型的词作来进行研究和评论,包括其归隐时期的爱情词、山水词、怀古词、咏物词和寄赠词等。
  根据元好问的生平,可以把他的归隐划分为或仕或隐的矛盾归隐时期和晚年遗民归隐时期。列举出元好问归隐时期的词作,并加以分类,以此来分析和探讨其不同归隐时期词作的词风转变。在其或仕或隐的矛盾归隐时期,其词风转变成豪放中带有凄凉之感;在晚年遗民归隐时期,其词风再变为婉转中蕴涵豪放。通过对元好问具体词作的赏析和探讨,可以总结出元好问在不同归隐时期词作的风格。通过结合其归隐时期大环境,可以更好的了解元好问词的创作。
  归隐时期元好问的词作题材广泛,表现了他忠君爱国的志向、建功立业的雄心抱负、怀才不遇的无奈、出仕与入世的矛盾、对亡国故友的缅怀、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崇尚清雅的情怀,展现了金代遗民词人特有的矛盾心态。元好问作为金元词坛的巨擘,在宋金元词学文化的交融、沟通、流变和延续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词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元好问论词尊崇苏、辛,重性情,崇尚自然真淳,讲究含蓄隽永,又具有婉约清新,因此其词抒情述怀,往往能率真自然,含蓄婉约,韵味深隽,并且能用俗为雅,雅俗兼备。
  元好问在饱经沧桑的人生经历和儒道两种思想的影响下,最终选择了归隐生活,并在其归隐时期进行了大量的文学创作。由此,我们针对元好问归隐时期词风的转变,进行更科学、更合理的研究,具体通过对其归隐时期词作的研究,探讨出归隐时期词作的艺术特色。同时,通过对元好问所处的时代背景、所受到的家庭环境的影响以及道家思想对其创作的影响的分析和探讨,来探寻元好问归隐时期词作特色的成因,体会其词作的艺术风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