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蒲公英中脂烯酰基载体蛋白还原酶抑制成分研究
【6h】

蒲公英中脂烯酰基载体蛋白还原酶抑制成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 论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第三章 蒲公英的提取与活性成分的分离

3.1 实验仪器与试剂

3.2 药材的来源、鉴定及处理

3.3蒲公英的提取

3.4 药材活性成分的分离

第四章 结构修饰

第五章 化学成分的结构测定及鉴定

5.1化合物的结构测定

5.2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5.3 化合物结构

第六章 单体化合物抗菌活性及抗菌机制测试

6.1 抗菌活性的测定

6.2 酶抑制活性测定

第七章 结果与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蒲公英化学成分及抗菌活性的研究进展

附图

展开▼

摘要

脂肪酸是细胞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故在细菌体内,脂肪酸的合成是必需的。本实验主要研究长白山药用植物蒲公英中能抑制脂烯酰基载体蛋白还原酶[enoyl-(acyl-carrier–protein)reductase I,FabI]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理。
  蒲公英是一种常用于清热解毒的中药,全国各地普遍野生。主治疔疮肿毒、乳痈、瘰疬、咽痛、目赤、湿热黄疸痛等。最近实验研究表明,蒲公英具有抗氧化、抗菌、抗肿瘤和抗炎等多种作用,但大多数药理研究都是以蒲公英粗提物为研究对象。为进一步研究其抗菌活性成分,本实验以采自和龙市的蒲公英为材料,以活性追踪分离纯化蒲公英中具有抑菌活性的单体化合物,为蒲公英的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本实验对蒲公英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分别用50%乙醇回流提取,再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变形链球菌对各组分进行体外抑菌实验筛选。最后确定蒲公英抗菌活性有效部位为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位。
  采用硅胶柱色谱、羟丙基葡聚糖凝胶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并以抑制变形链球菌活性追踪,从地上部分石油醚层分离得到1个化合物,从地上部分乙酸乙酯层分离得到了2个具有抗菌活性的单体化合物。应用现代波谱技术(1H-NMR、13C-NMR、1H-1H COSY、GC-MS等)和多种化学方法鉴定了其结构,分别为化合物I(亚油酸)、化合物II(亚麻酸)和化合物III(棕榈酸)。化合物I和化合物II分别与H2SO4/CH3OH反应,得到化合物IV(亚油酸甲酯)和化合物V(亚麻酸甲酯)。
  用两倍连续稀释法测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链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其中化合物I和化合物II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IC值分别为128μg/mL和64μg/mL,对变形链球菌的MIC值分别为16μg/mL和16μg/mL,对枯草芽孢杆菌MIC值分别为4μg/mL和4μg/mL。化合物II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喹诺酮金黄色葡萄球菌亦有抗菌活性,MIC值为64μg/mL。化合物III、化合物IV和化合物V对以上菌种均无活性。
  本实验测试了化合物I到化合物V对细菌脂肪酸合成酶的抑制活性,其结果化合物I和化合物II对FabI的IC50(μM)值分别为30.2和75.2,其他3个化合物均未显示出对FabI有抑制作用。化合物I到化合物V对FabK和FabG均未显示出抑制活性。实验结果说明,蒲公英中亚油酸和亚麻酸是通过抑制FabI而引起抗菌作用。直链脂肪酸中羧基是其产生抗菌作用的必需基团,且其抗菌活性与脂肪酸不饱和度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