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叶小檗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
【6h】

大叶小檗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大叶小檗抗肿瘤活性作用初步评价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第三章 大叶小檗提取与分离

3.1 实验仪器与材料

3.2 药材来源、鉴定及处理

3.3 药材提取

3.4药材分离

第四章 化学成分的结构测定及鉴定

4.1化合物的结构测定

4.2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4.3 化合物的结构图

第五章 单体化合物抗肿瘤活性评价

5.1实验材料

5.2实验方法

5.3实验结果

第六章 结果与讨论

第七章 结 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附录B:化合物的谱图

综述:小檗科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展开▼

摘要

大叶小檗(Berberis Amurensis)为小檗科小檗属植物。大叶小檗,别名三颗针、狗奶子根,具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消炎止痛之功效;性味苦,寒;主治痢疾,上呼吸道感染,急性结膜炎,乳腺炎,疮疖肿毒,肠炎,慢性肝炎等症。大叶小檗是朝鲜族民间常用药。近年来研究发现,小檗属植物一般含有丰富的生物碱类等化合物,但目前对小檗属各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对有关大叶小檗的药理活性及成分的研究甚少。因此,本实验是在对大叶小檗水提物和醇提物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确定大叶小檗乙酸乙酯萃取物抗肿瘤活性,并对大叶小檗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从中寻找和发现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单体化合物,为进一步开发治疗恶性肿瘤的新药提供依据。
  本实验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和回流提取法进行提取,得乙醇提取物;超声提取物用水稀释后依次加入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相应萃取物备用;回流提取物经过酸碱处理、并分别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相应的萃取物备用。采用小鼠S180肉瘤抑制实验确定大叶小檗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抗肿瘤活性。
  利用硅胶柱层析等现代色谱学方法对大叶小檗各萃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1H-NMR、13C-NMR、MS等现代波普技术和理化方法进行鉴定,从中共分离并鉴定了13个单体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分别为小檗碱(berberine,1)、药根碱(jatrorrhizine,2)、表小檗碱(epiberberine,3)、棕榈酸(palmic acid,4)、肉蔻豆酸(myristic acid,5)、正十五烷酸(Pentadecanoic acid,6)、菜油甾醇(campesterol,7)、巴马汀(palmatine,8)、β-谷甾醇(β-sitosterol,9)、豆甾醇(stigmasterol,10)、天竺葵酸(nonanoic acid,11)、豆甾-4-烯-3-酮(stigmast-4-en-3-one,12)、非洲防己碱(columbamine,13)。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表明,化合物3、8、13对HepG-2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其中化合物8具有较好的细胞毒性作用,其IC50为89.91μg/mL。据文献报道,化合物1、2、8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化合物3-13皆为首次从大叶小檗中分离得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