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槟榔子提取物抗弓形虫作用的研究
【6h】

槟榔子提取物抗弓形虫作用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写对照

第一章 绪论

1.1 弓形虫病概况

1.1.1 形态特征

1.1.2 生活病史

1.1.3 致病机制

1.1.4 危害因素

1.1.6 诊断方法

1.1.7 预防治疗

1.2 槟榔子研究进展

1.2.3 槟榔子作为中药的药理作用

1.2.4 槟榔碱的生物活性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弓形虫的复苏、传代、保种及急性动物感染模型的构建

2.1 材料、试剂及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3 弓形虫的保种

2.2.4 急性弓形虫小鼠感染模型的建立

2.3 实验结果

第三章 槟榔碱的提取分离

3.1 材料、试剂及主要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3 槟榔总碱和氢溴酸槟榔碱的提取

第四章 槟榔子提取物的体外抗弓形虫实验

4.1 材料、试剂及主要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3 MTT法测细胞增殖

4.3 实验结果

4.3.1 受试药物的细胞毒性

4.3.2 受试药物的抗弓形虫作用的选择性

第五章 槟榔子提取物的体内抗弓形虫实验

5.1 材料、试剂及主要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腹腔弓形虫的测量

5.2.3 血清中ALT和AST的测定

5.2.4 肝匀浆中的GSH和MDA的测定

5.2.5 小鼠存活率的测定

5.2.6 数据分析

5.3 实验结果

5.3.1 对腹腔弓形虫的影响

5.3.2 对小鼠体重、肝、脾重量以及肝、脾形态的影响

5.3.3 对小鼠血清ALT和AST的影响

5.3.4 对小鼠肝脏的GSH和MDA的影响

5.3.5 对小鼠生存率的影响

第六章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弓形虫是一种细胞内寄生虫,可以寄生于包括人在内的许多种有核细胞生物,主要通过口腔,寄生后可随血液流动,破坏机体器官和组织,是人兽共患的传染性疾病,在免疫能力下降时可能使宿主至病,是会致病原虫。目前还没有发现专门治疗和预防该病的药物,虽然传统治疗药物如磺胺嘧啶、螺旋霉素等,可以治疗该病,但是效果不是太理想并且大剂量用药会对人体产生很多毒副作用。槟榔子作为中国悠久的传统中药,具有杀虫、降气行滞等功效,可以用来治疗钩虫、绦虫、绕虫等寄生虫传染疾病。所以本实验通过研究槟榔子中是否具有抗弓形虫的有效成分,希望在槟榔子中找到抗弓形虫低毒高效的活性成分。
  方法:本次研究使用了体外细胞增殖实验和体内弓形虫急性感染小鼠模型的实验,得到槟榔子中有效成分中的一些药理指标,研究槟榔子有效成分中是否具有抗弓形虫作用、是否能治疗弓形虫病的同时是否能保护宿主肝脾的作用、是否能增加存活率。在体外实验中,利用MTT实验法,测定了槟榔子中有效成分的细胞毒性及其抗弓形虫作用的选择性;在体内实验中,构建弓形虫感染小鼠急性模型,检测小鼠腹腔内弓形虫个数,检测小鼠体肝脾指数和其直观形态,检测小鼠血液中ALT和AST的含量,检测肝脏中GSH和MDA的含量,再用同样模型给药7天观察各组小鼠30天内的发病和死亡情况,并比较各实验组小鼠指标间的显著性差异。
  结果:体外实验结果,槟榔子有效成分中的槟榔总碱和氢溴酸槟榔碱选择性指数要明显优于传统药物螺旋霉素;体内实验结果,急性较大的有效成分、槟榔总碱和氢溴酸槟榔碱均能有效抑制小鼠腹腔内弓形虫增殖,且槟榔总碱治疗效果要优于高剂量的螺旋霉素,氢溴酸槟榔碱治疗效果等同于高剂量的螺旋霉素,而且槟榔总碱治疗后的小鼠肝脾指数、直观形态、肝指标、存活率表现均优于高剂的螺旋霉素;经过氢溴酸槟榔碱治疗后小鼠的各项指标和高剂量的螺旋霉素相当。
  结论:本次实验研究首次证明了槟榔子有效成分中的槟榔总碱和氢溴酸槟榔碱与阳性对照药螺旋霉素相比,在体内外具有更好的低毒高效抗弓形虫活性,且能有更好的保护小鼠肝脾,并且能增加小鼠寿命。本实验通过研究槟榔子有效成抗弓形虫的活性,发现了新的治疗弓形虫病的有效成分,为治疗弓形虫病提供新的理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