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菏泽鄄城县农田防护林体系的环境效应及其建设技术研究
【6h】

菏泽鄄城县农田防护林体系的环境效应及其建设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致谢

摘要

前言

第一篇农田防护林体系的区域环境效应研究

1、国内外研究进展

1.1农田防护林小气候研究

1.2林带结构参数研究

1.3农田防护林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1.4农田防护林的胁地影响

2.试验区概况及试验研究方法

2.1试验区自然经济状况

2.2试验研究方法

2.3资料数据收集

3.结果与分析

3.1鄄城县防护林现状及存在问题

3.2防护林体系对区域生态坏境的影响

3.3林木根系分布特征及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4.结论与建议

第二篇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技术

1.农田防护林建设目标

2.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概况

2.1自然条件

2.2社会经济概况

2.3.林业建设现状

3.规划设计的原则

4.防护林造林立地类型划分及树种配置

4.1立地类型划分

4.2树种配置选择

5.防护林规划设计的有关技术参数

5.1林带走向

5.2林带宽度

5.3林带间距

6.农田防护林体系规划设计

6.1基干林带的规划设计

6.2高标准农田林网的规划设计

6.3林粮间作的规划设计

6.4速生丰产林规划设计

6.5各特优经济林规划设计

6.6围村林改造规划设计

7.生态经济效益估算

7.1间接经济效益估算

7.2直接经济效益估算

7.3生态效益

7.4社会效益

8.分年度实施计划

9.苗木数量概算

9.1苗木数量概算

9.2经费概算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本文以黄河故道区的鄄城县农田防护林体系为对象,研究分析农田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对区域气候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  农田边的林木根系向路侧伸展的较少,主要是向农田方向发展或沿着林带的走向伸展。且距离较远,尤其是表层土壤内细根极其密集,大大加强了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  农田林网的村在将在一定范围内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存在明显的减产区和增产区。NL-80105杨林带对小麦胁地效应显然高于I-69杨林带,在距离I-69杨林带0.1H、0.2H、0.4H处,小麦减产率分别为37.4%、4.6%、4.3%。在NL-80105杨林网内,在0.2H范围内小麦减产非常明显,特别是处小麦产量只有2600kg/hm2左右,小麦减产率高达。距离林带0.1H、0.2H、0.4H、0.7H、1.0H处,小麦减产率分别为52.7%、40.4%、13.6%。可见,林带胁地负效应随着距离的增加明显下降。就林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而言,NL-80105杨林带和I-69杨林带在林带附近0.4H范围内属减产区,0.4-0.7H范围内为平产区,0.7H以外广大的林网面积上属于增产区。开挖断根沟是克服林带树木根系胁地的重要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