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构建和谐社会的生态环境基础
【6h】

论构建和谐社会的生态环境基础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致谢

导论

第一章生态环境与社会的关系

一、生态环境对社会的影响

1、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

2、生态环境制约着社会活动

二、社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社会对生态环境的消极影响

2、社会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

三、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

1、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传统观点

2、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现实统一

第二章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审视

一、原始文明时期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1、原始人类和社会是自然进化的结果

2、原始社会人类对自然的绝对适应和依赖

二、生态环境与农业文明的关系

1、顺应自然是农业社会天人关系的总体特征

2、农业文明时期环境问题的初显

三、工业文明时期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1、征服论自然观指导下的人类社会实践

2、生态环境的报复

3、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三章生态环境奠定和谐社会的自然基础

一、生态环境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空间条件

1、空间本身是一种重要资源

2、空间是和谐社会存续的必要条件

二、生态环境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资源支持

1、水和空气资源

2、土地资源

3、矿产资源

三、生态环境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生态保障

1、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保障

2、生物多样性的保障

四、生态环境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精神支持

1、生态环境是科学研究的对象

2、生态环境提供美的享受

3、生态环境是文化娱乐的重要领域

第四章和谐社会生态环境基础的构建

一、确立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价值观

1、树立天人和谐的环境道德

2、培养环境友好的环境意识

二、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1、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2、加强生态建设工作

三、建立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1、革新发展观念,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

2、创新发展手段,发展清洁生产

四、积极倡导健康合理的消费方式

1、提倡公平适度消费

2、倡导绿色节约消费

3、推崇科学理性消费

五、完善环境法制,建设生态文化

1、环境文化与环境法制的关系

2、环境文化与环境法制在和谐社会的践行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长久以来,人类社会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前进。伴随着人类对于生态环境的认识和利用日趋深入,我们逐渐认识到生态环境不仅是我们开发利用的对象和资源,更是人类社会存续尤其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的基础性条件。 本文紧紧围绕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首先通过分析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揭示人类社会与自然关系的规律性。然后,通过对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等不同人类文明时期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历史考察,重新审视各个人类文明时期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关系的显著特点,揭示出生态环境在不同文明时期所起的作用,提出生态环境是和谐社会建设的自然基础的结论。最后,在对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科学认识基础上,从革新价值观念、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倡导适度理性的消费方式、完善环境法制与建设生态文化等方面着手,为建立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生态基础的具体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