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环境弱势群体的社会生态学分析
【6h】

环境弱势群体的社会生态学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致谢

引言

第一章环境弱势群体及其基本特征

一、环境弱势群体的概念

(一)环境弱势群体的定义

(二)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二、环境弱势群体的基本特征与分布

(一)基本特征

(二)分布状况

第二章环境弱势群体生存现状调查——以连云港新坝镇为例

一、调查过程和方式

(一)调查对象

(二)样本选择

(三)调查方式

二、结果与分析

(一)生活环境

(二)环境意识

(三)土地征用

(四)环境维权

三、结论与问题

第三章环境弱势群体的社会生态学分析

一、资源因子的影响

二、文化因子的影响

(一)落后的生活习俗

(二)淡薄的环保意识

(三)消极的环境维权

三、政策因子的影响

(一)政策定位的缺陷

(二)政策执行的缺陷

(三)公益诉讼制度的缺陷

(四)环境补偿制度的缺陷

第四章环境弱势群体政策制定的理论基础

一、正义:人类永恒的价值追求

(一)传统“正义”思想

(二)“正义”的差别原则

二、社会主义“和谐”理念

(一)“社会共生”思想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

第五章环境弱势群体保护政策的制定

一、政策制定的主要原则

(一)尊重原则

(二)适度原则

(三)兼顾公平与效率原则

二、政策制定的主要目标

(一)促进维权意识的提高

(二)促进环境公平

(三)促进环境弱势群体生活的改善

三、政策制定的具体途径

(一)深化环境意识的培育

(二)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三)营造保护弱者的法制环境

(四)建立环境保护基金

(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农村生活环境现状调查问卷

展开▼

摘要

环境弱势群体是指社会上的部分人,由于先天或后天的条件限制,经济收入低,生活贫困,受教育程度低,缺乏环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自然资源利用、环境权利与生态利益分配与享有等方面得不到保障,处于不利地位,且对他人的环境侵害行为经常无力还击的人群。本文以社会生态学、环境伦理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问卷调查、文献研究等方法,在调查了解环境弱势群体生活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环境弱势群体问题形成的原因,并在比较和借鉴中西方环境弱势群体问题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环境弱势群体保护政策的基本原则、构建了我国环境弱势群体保护政策的目标及实现途径。
   文章首先对环境弱势群体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分析了当前我国环境弱势群体的基本特征及分布状况。
   其次,通过对我国环境弱势群体的生存环境调查,分析了当前我国环境弱势群体存在的问题。
   再次,透过社会生态学的视野解析我国环境弱势群体问题形成的原因,将我国环境弱势群体问题形成的利导因子分为三类:资源因子、文化因子和政策因子。
   第四部分,从“社会正义”和“社会和谐”的角度阐述了构建我国环境弱势群体保护政策的理论基础;最后,阐述了我国环境弱势群体保护政策应遵循的三个主要原则:尊重原则、适度原则、兼顾公平与效率原则;提出我国环境弱势群体保护政策构建的目标和实现的途径。
   环境弱势群体不具有中国特色,其在任何社会都存在,只是在不同的社会以及同一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其形成和演变的轨迹不同,是社会在一定发展时期内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以实证调查为研究依据,通过社会生态学视觉透析形成我国环境弱势群体问题的根本原因,发现其中不仅有环境资源短缺的因素,更有文化的影响和政策设计及监督的缺失。文章针对这些原因寻找改善环境弱势群体生活环境状况的具体途径,目的在于引起全社会对环境弱势群体的关注和支持,以共同促进环境弱势群体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