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子垃圾拆解区污染土壤中多氯联苯含量分布及植物修复研究
【6h】

电子垃圾拆解区污染土壤中多氯联苯含量分布及植物修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致谢

引言

1文献综述

1.1电子垃圾资源化与环境污染

1.1.1电子垃圾资源化现状

1.1.2电子垃圾拆解与环境污染

1.2土壤和环境中多氯联苯的污染现状、生物积累特征及污染修复

1.2.1多氯联苯的来源和环境特性

1.2.2土壤和环境中多氧联苯的污染现状

1.2.3多氯联苯的生物积累特征

1.2.4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1.3本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研究内容和目标

1.3.1本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

1.3.2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目标

2材料与方法

2.1野外样品采集与制备

2.2盆栽试验

2.3样品分析

2.3.1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2.3.2土壤与植物中多氯联苯分析

2.4数据处理

3结果与分析

3.1土壤和植物中多氯联苯分析的质量控制

3.1.1空白、检出限及相关系数

3.1.2回收率

3.1.3仪器的连续校准

3.2研究区土壤多氯联苯污染状况

3.2.1土壤多氯联苯的含量

3.2.2土壤多氯联苯组成特征

3.2.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多氯联苯污染状况

3.2.4土壤中多氯联苯与有机质的相关性

3.3龙葵对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

3.3.1研究区土壤-龙葵中多氯联苯的分布积累特征

3.3.2龙葵对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

3.4鱼腥草对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

3.4.1研究区土壤和鱼腥草中多氯联苯分布积累

3.4.2鱼腥草对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

4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是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之一,具有很强的稳定性、生物富集性和毒性。电子垃圾拆解是导致土壤和环境PCBs污染的一个重要人为因素。因此,本论文针对长江三角洲某典型电子垃圾拆解区,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模拟试验相结合,运用GPS定位采样和气相色谱(GC-ECD)分析测定,研究了该地区土壤PCBs的污染状况、植物(龙葵与鱼腥草)PCBs的积累特征,并探讨了这两种植物对PCBs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为该地区土壤PCBs污染生物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本研究采用的超声萃取、硫酸-硅胶柱净化、气相色谱-电子捕获(GC-ECD)测定方法检出限低、加标回收率高、重现性好、并且仪器稳定,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 (2)研究表明,拆解地区土壤PCBs以点源污染为主,同系物组成以3~5氯为主。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PCBs含量顺序是:果园>水田>荒地>林灌地>菜地。 (3)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杂草龙葵(Solanum nigrum)对PCBs有明显的积累作用,其中包括部分高氯同系物,不同污染源对其PCBs积累有明显的影响。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种植龙葵50天后,龙葵各器官PCBs浓度顺序为根>茎>叶,污染土壤PCBs去除率为20.1%,比对照提高了8%。 (4)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人工种植的外来物种鱼腥草(Herba Houttuyniae)地下茎和地上部分都对PCBs有积累作用,地上部含量高于地下茎,且地下茎PCBs含量与土壤PCBs含量极显著相关(P<0.01)。而盆栽试验结果发现,种植鱼腥草90天后,鱼腥草体内PCBs浓度地下茎>地上部,污染土壤PCBs去除率为22.8%,比对照提高了11%。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