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校园景观与场所精神
【6h】

大学校园景观与场所精神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致谢

1导论

1.1研究的源起

1.1.1我国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现状

1.1.2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1.2研究场所精神对大学校园景观的意义

1.3相关的研究成果

1.3.1关于大学校园景观的研究概况

1.3.2关于场所精神的研究成果

1.4课题研究的相关方法和手段

1.5论文框架

2大学校园景观的形成与具体构成

2.1校园景观形成的历史背景

2.1.1国内大学校园景观规划的历史演变

2.1.2国外大学校园景观规划的历史演变

2.2校园景观形成的环境因素

2.2.1大学校园景观的物质环境因素

2.2.2大学校园景观的精神环境因素

2.3校园景观包含的要素

2.3.1自然要素

2.3.2空间要素

2.3.3人造景观要素

2.4校园景观区域的基本划分

2.4.1标志性区域

2.4.2功能性区域

2.4.3休闲、娱乐区域

2.5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趋势

2.5.1生态化趋势

2.5.2注重内部交流与对外开放

2.5.3特色化趋势

3景观与场所精神

3.1景观

3.1.1景观(Landscape)的内涵

3.1.2景观设计学要义

3.2场所与场所精神

3.2.1现象学背景

3.2.2场所的产生与定义

3.2.3场所精神

3.3场所精神对景观设计的主要启示

3.3.1生态可持续的设计理念

3.3.2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3.4融合的艺术——场所精神再诠释

4场所精神在大学校园景观中的体现

4.1校园的场所特性

4.2尊重校园场所精神的景观设计理念

4.2.1地域精神的发扬与延伸

4.2.2校园文脉的保护与利用

4.2.3校园景观与新旧建筑的和协统一

4.2.4校园景观空间的整体性规划

4.2.5注重校园场所的可参与性与归属感

4.2.6创造校园绿色生态环境

4.3体现校园场所精神的景观设计手法

4.3.1对校园自然要素的利用与设计

4.3.2注重师生体验的设计手法

4.3.3校园景观意境的追求

4.4校园景观场所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5苏州大学校园景观中的场所精神

5.1地域文化背景

5.1.1地理气候

5.1.2历史背景

5.1.3地域特色

5.2校园历史文脉

5.3对标志性人文景观的保护与延伸

5.4从校园文脉的传承到地域文化元素的融入

5.4.1校园文脉与地域特色在建筑景观中的体现

5.4.2校园文脉与地域特色在校园景观中的体现

5.5校园景观的传承与创新在新校区的体现

5.6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中国的大学校园经过了千百年的历史洗礼,承载了极为深刻的文化内涵,其校园“场所精神”是不言而喻的。因校园历史和所在地域的差异,各类大学都应拥有各自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校园景观形态以区别于其他的学校。
   由于时代的特点与需求,我国迎来了大学校园建设的热潮。许多大学校园伴随着老校区的改扩建和新校区的建设,逐渐丧失了多年来形成的校园个性,校园景观正在被磨掉其灵魂特质,当人们走进校园时,往往不知身在何处。人们对大学校园的认同感、归属感日益减少,这种现象与景观设计的人性化宗旨背道而驰。而“场所精神”因其注重人们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而成为我们营造新时代校园新景观的灵魂所在。
   本论文主要有五个部分构成,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系统。
   第一部分导论是文章的总述,主要对我国目前大学校园景观的现状,以及“场所精神”对校园景观设计的意义做了系统地分析。
   第二部分从国内外大学校园的历史演变入手,结合大学的环境因素进行纵向与横向的分析,总结出当今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趋势与具体构成。
   第三部分,通过研究场所精神与景观设计的关系,总结出新时代的场所精神对景观设计的指导意义。
   第四部分,剖析场所精神在大学校园景观中的体现与具体运用。
   第五部分,结合实例分析场所精神在大学校园景观中的具体表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