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废CRT玻壳铅的浸出特性及资源化利用可行性研究
【6h】

废CRT玻壳铅的浸出特性及资源化利用可行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致谢

1绪论

1.1课题背景

1.2电子废弃物

1.2.1电子废弃物的概念

1.2.2电子废弃物的产量

1.2.3电子废弃物对环境及人类的危害

1.2.4电子废弃物的处理技术及管理政策

1.3废阴极射线管

1.3.1阴极射线管的玻壳结构

1.3.2废阴极射线管的产生

1.3.3废阴极射线管的危害

1.3.4废阴极射线管的处理现状

1.4危险废物浸出毒性

1.4.1危险废物

1.4.2浸出毒性定义及其鉴别

1.5湿法冶金技术

1.6本研究主要内容

1.7本研究的意义

2废CRT玻壳中铅的浸出特性研究

2.1实验部分

2.1.1实验样品

2.1.2实验药剂及仪器

2.1.3实验方法

2.1.4浸出率测定方法的确定

2.2废CRT玻壳中铅的浸出特性结果分析

2.2.1不同浸出剂的影响

2.2.2浸出剂浓度的影响

2.2.3粒径的影响

2.2.4液固比的影响

2.2.5初始pH值的影响

2.2.6浸出时间的影响

2.2.7反复浸出的影响

2.3小结

3微生物浸出废CRT玻壳中铅的研究

3.1.实验材料

3.1.1产酸黑曲霉菌种

3.1.2米根霉菌种

3.1.3产酸黑曲霉培养基

3.1.4米根霉培养基

3.2实验药剂及仪器

3.3研究方法

3.3.1产酸黑曲霉的筛选及培养特性

3.3.2米根霉培养方法

3.3.3米根霉培养特性

3.3.4黑曲霉M4发酵浸出铅研究

3.3.5米根霉浸出铅研究

3.4分析方法

3.4.1霉菌生长量测定

3.4.2柠檬酸的测定

3.4.3乳酸的测定

3.4.4pH值的测定

3.4.5孢子浓度计数

3.5产酸黑曲霉的选育及浸出效果研究

3.5.1产酸黑曲霉筛选及培养

3.5.2黑曲霉M4浸出玻壳中铅的研究

3.6米根霉生长特性及浸出玻壳中铅的研究

3.6.1米根霉的培养特性

3.6.2米根霉的生长曲线

3.6.3米根霉菌体培养最佳接种量的确定

3.6.4乳酸浓度对玻壳中铅的浸出影响

3.6.5直接浸出与间接浸出浸出效果对比研究

3.6.6粒径对直接浸出的影响

3.6.7液固比对直接浸出的影响

3.6.8装瓶量对直接浸出的影响

3.7真菌浸出机理分析

3.8小结

4废CRT玻壳中铅的浸出机理分析

5结论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实验研究了废CRT玻壳中的铅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浸出特性,探索了微生物对铅浸出的可行性,初步讨论了CRT玻壳侵蚀溶铅的机理。结果表明:
   (1)酸、碱溶液均能浸出CRT玻壳中的铅,其浸出浓度高达3000mg/L,浸出率达12%;且酸性条件更利于铅的浸出。
   (2)乳酸浸出效果最好,24h铅的浸出浓度为2264.2mg/L,浸出率为8.39%;一定范围内增大浸出剂的浸出浓度有助于提高玻壳中铅的浸出率;粒径越小,初始pH值越低,浸出率越大;液固比和浸出时间增加到一定程度,玻壳中铅的浸出效率上升有限趋于平衡;反复浸出对铅的继续浸出影响不大。
   (3)黑曲霉M4和米根霉对CRT玻壳中的铅均具浸出效果,且后者浸出效果相对较好,浸出率约为4%.研究还发现,米根霉间接浸出效果好于直接浸出;在米根霉的直接浸出过程中,粒径越小,越利于铅的浸出,-200目的玻壳浸出率为6.530;随着液固比的不断增大,浸出率先缓慢增大后急剧下降,液固比200:1时浸出率最大,为3.25%;装瓶量在(60~120)mL/500mL之间时,铅的浸出率均较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