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人工草地野大麦生态研究
【6h】

人工草地野大麦生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前言

第一章大麦属的分类和地理分布

1.大麦属的分类

2.大麦属的地理分布

3.大麦属植物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征

小结

第二章个体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与应用

1.野大麦的形态特征和亚种分类

2.野大麦的地理分布及生境

3.野大麦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研究

3.1.野大麦株丛上中下三叶位叶片光合、蒸腾作用特性

3.2.野大麦与羊草光合、蒸腾作用的比较研究

4.充足生长空间下野大麦分蘖能力研究

5.野大麦营养成份的季节变化研究

6.不同收获期野大麦种子数量与质量研究

第三章种群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与应用

1.密度对野大麦无性系构件种群数量季节变化的影响

2.密度对个体生物量和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影响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1大麦属植物检索表

附录2大麦属(Hordeum)地理分布图

附录3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 spp.)全球及中国分布图

致谢

展开▼

摘要

该论文对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Trinius)Link)这一北方优良牧草在个体生长发育、生理生态以及种群生物学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系统研究.首先比较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各学者对野大麦及其所在属——大麦属的分类、地理分布、生境特点等方面内容,并以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的记录为主,结合文献资料和局部范围的实地调查,初步绘制了野大麦在国内外的地理分布图.研究了野大麦叶片在旱季和雨季时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特性,并与羊草进行了光模拟的比较研究.野大麦营养繁殖旺盛.提出以分蘖更新率R<,T>这一指标来表示无性系构件水平的种群增长率.充足生长空间下的分蘖更新率表明野大麦有两个快速更新时期,可在此时进行交替放牧利用,留茬高度不宜低于10cm.若割草利用,收获期不应晚于种熟期.野大麦的种子落粒现象非常普遍,不利于草地生产中种子的采收工作.通过研究不同收获时期野大麦种子的数量和质量认为,初花期后的11-14天为最佳收获期,实际生产中可以野大麦穗顶部刚刚开始脱落为收获标志,收获期可持续3天.从无性系构件和个体水平上进行了野大麦种群生物学方面的研究.主要讨论了密度对种群数量和生物量的影响,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