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以含酰胺基的吡啶类配体组装配位超分子结构的研究
【6h】

以含酰胺基的吡啶类配体组装配位超分子结构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第一章前言

1.1从配位作用到超分子结构

1.1.1由简单的配合物通过配体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超分子化合物

1.1.2配位聚合物

1.1.3配位超分子化合物的设计与自组装

1.2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阴离子控制的配位超分子结构

2.1实验部分

2.1.1配体N-苯基-4-吡啶酰胺(ppca)的合成

2.1.2[Cu(ppca)2(H2O)2(NO3)2](2a)的合成

2.1.3{[Cu2(μ-OH)2(ppca)2(H2O)4]·(ClO4)2}(2b)的合成

2.1.4[Cu2(μ-CH3COO)4(ppca)2](2c)的合成

2.2结果与讨论

2.2.1配体N-苯基-4-吡啶酰胺(ppca)的表征

2.2.2[Cu(ppca)2(H2O)2(NO3)2](2a)的表征

2.2.3{[Cu2(μ-OH)2(ppca)2(H2O)4]·(ClO4)2}(2b)的表征

2.2.4[Cu2(μ-CH3COO)4(ppca)2](2c)的表征

2.3结论

第三章溶剂控制的配位超分子结构

3.1实验部分

3.1.1配体N-(4-甲基苯基)-4-吡啶酰胺(mppca),配体N-(4-硝基苯基)-4-吡啶酰胺(nppca)的合成

3.1.2[Cu(mppca)2(CH3COO)2](3a){[Cu2(μ-CH3COO)4(mppca)2]·mppca}(3b)的合成

3.1.3{[Cu2(μ-CH3COO)4(nppca)2]·2C2H5OH}(3c),{[Cu2(μ-CH3COO)4(nppca)4]·2DMF}(3d)的合成

3.2结果与讨论

3.2.1配体N-(4-甲基苯基)-4-吡啶酰胺(mppca),配体N-(4-硝基苯基)-4-吡啶酰胺(nppca)的表征

3.2.2[Cu(mppca)2(CH3COO)2](3a),{[Cu2(μ-CH3COO)4(mppca)2]·mppca}(3b)的表征

3.2.3{[Cu2(μ-CH3COO)4(nppca)2]2C2H5OH}(3c),{[Cu2(μ-CH3COO)4(nppca)4]·2DMF}(3d)的表征

3.3结论

第四章以半柔性的配体合成的配位超分子结构

4.1实验部分

4.1.1配体N,N’-二(3-吡啶甲基-1,4-苯二酰胺(bpmb)的合成

4.1.2{[M(bpmb)(H2O)2(C2H5OH)2]·(NO3)2}n(M=Zn,4a;Cd,4b;Co,4c)的合成

4.2结果与讨论

4.2.1配体N,N’-二(3-吡啶甲基)-1,4-苯二酰胺(bpmb)的表征

4.3结论

第五章以柔性的配体合成的配位超分子结构

5.1实验部分

5.1.1配体1,2-二(4-吡啶酰胺基)乙烷(bpce)的合成

5.1.2{[Cu(bpce)2(H2O)]·(X)2·6H2O}n(X=NO3-,5a;BF4-,5b;HCO3-,5c)的合成

5.1.3{[Cu(bpce)2(H2O)]·(ClO4)2(H2O)6}n(5d),{[Cu(bpce)2(ClO4)]·(ClO4}n(5e)的合成

5.2结果与讨论

5.2.1配体1,2-二(4-吡啶酰胺基)乙烷(bpce)的表征

5.2.2{[Cu(bpce)2(H2O)]·(X)26H2O}n(X=NO3-,5a;BF4-,5b;HCO3-,5c)的表征

5.2.3{[Cu(bpce)2(H2O)]·(ClO4)2(H2O)6}n(5d),{[Cu(bpce)2(ClO4)]·(ClO4)}n(5e)的表征

5.3结论

第六章以平衡阴离子为连接块的配位超分子结构

6.1实验部分

6.1.1{[Cu(nppca)3(NO3)(H2O)]·NO3·H2O}n(6a)的合成

6.2结果与讨论

6.2.1{[Cu(nppca)3(NO3)(H2O)]·NO3·H2O}n(6a)的表征

6.3结论

第七章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展开▼

摘要

全文共分七章,第一章为文献综述和选题的目的、意义;第二章至第六章为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七章为结论.该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二章)为阴离子对配位超分子结构的影响:分别以NO<,3><'->,OH<'->,C1O<,4><'->,CH<,3>COO<'->等为平衡阴离子合成了配合物[Cu(ppca)<,2>(H<,2>O)<,2>(NO<,3>)<,2>],{[Cu<,2>(μ-OH)<,2>(ppca)<,2>(H<,2>O)<,4>]·(C1O<,4>)<,2>},[Cu<,2>(μ-CH<,3>COO)<,4>(ppca)<,2>].对晶体结构的分析表明阴离子的配位能力在决定配位超分子结构中起关键性作用.由于阴离子的配位能力不同,导致配位构型的不同,并进一步影响氢键和芳环堆砌作用,控制最终结构.第二部分(第三章)为溶剂对结构的影响:分别使用相同的配体与金属盐在不同的溶剂条件下得到不同结构的配合物:[Cu(mppca)<,2>(CH<,3>COO)<,2>],(Cu<,2>(μ-CH<,3>COO)<,4>(mppca)<,2>]mppca};{[Cu<,2>(μ-CH<,3>COO)<,4>(nppca)<,2>]·<,2>C<,2>H<,5>OH},{[Cu<,2>(μ-CH<,3>COO)<,4>(nppca)<,4>]·<,2>DMF},虽然在部分配合物中并没有溶剂分子的出现,但溶剂特别是水的使用对配合物的配位构型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影响到最终的结构.第三部分(第四章、第五章)为刚、柔性不同的配体对结构的影响:半柔性的配体bpmb与不同的第一过渡系二价金属离子均形成结构相似的一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