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羊草种群空间分布微格局对刈割干扰的响应
【6h】

羊草种群空间分布微格局对刈割干扰的响应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1前言

2研究地区自然概况及研究方法

3结果与分析

4讨论与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实验运用种群生态学及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不同刈割强度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种群动态、种群空间分布、群落特征以及草地微景观和土壤环境的影响,由此解释植被对环境干扰(刈割)的反应及适应机制,为草地景观的有效分析与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实验选择羊草分布相对均匀、以羊草为单优种群且地势比较平坦的样地,样地大小为6m×6m,共10块。干扰处理采用刈割方式,处理强度分别为M(中度刈割,留茬高度为植株高度的50%),H(重度刈割,留茬高度为植株高度的75%),HH(过度刈割,留茬高度为0cm),每个处理强度3次重复,另设CK(对照样地,不刈割)一个。实验方法主要采用网格法测量羊草种群分布格局规模及强度,并将获得的数据进行克立格插值得到羊草分布的空间格局图,将图形导入Arcgis9.0中进行矢量化数据分析。通过两年的刈割干扰,结果表明: (1)羊草种群特征随刈割强度增大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首先,种群高度随刈割强度增加而降低,各刈割处理之间(M、H、HH)高度差异显著(P<0.05);其次,种群密度随着刈割强度增大而降低,但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最后,刈割降低羊草单株生物量,2005与2006年各处理组羊草单株生物量与对照样地相比,分别下降了:41.61、54.14、61.30%和58.98、67.36、75.26%,且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刈割也使羊草种群地上生物量降低。 (2)羊草种群的分布格局类型在各处理组均为集聚分布;种群聚集强度随刈割强度的增大而增强,且次年羊草种群的集聚强度高于第一年;种群的最大聚集规模未随刈割干扰强度增加发生明显变化,聚集面积维持在1.28m<'2>,但连续的刈割使羊草种群聚集的小斑块数目增多。 (3)刈割提高了羊草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随着刈割强度的增大呈现上升趋势。 (4)刈割对羊草微格局的影响体现在斑块数量、面积和周长上。随着刈割强度的增大,斑块数量增加,斑块面积缩小,周长减少,景观呈现破碎化;刈割增加了景观的边界密度,第二年与第一年相比景观边界密度有所升高,破碎化程度有所减轻;刈割增加了景观的破碎度指数;刈割同时也使羊草微斑块的形状指数发生变化,即刈割使斑块形状趋向规则化。 (5)刈割对样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H值没有显著影响,即短期内的干扰不足以使土壤系统立即作出反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