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红隼繁殖期的双亲投入与繁殖成功的关系
【6h】

红隼繁殖期的双亲投入与繁殖成功的关系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引言

第一章研究区域的自然概况

第二章研究方法

第三章结果

第四章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作者2005-2006年3月8月,对左家自然保护区内占用人工巢箱繁殖的红隼的双亲投入行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观察研究。把雌雄亲鸟的日行为活动时间分配作为育幼行为的量化进行分析,来探讨亲鸟的投入与繁殖成功的关系。 研究中将红隼的繁殖期分为四个阶段:占巢期、产卵期、孵卵期、育雏期,红隼亲鸟日行为分为两种巢区外行为和巢区附近行为。巢区附近行为包括六种:盘旋飞行行为、驱赶行为、栖落警戒行为、坐巢行为、交配行为、取食行为。 红隼的求偶炫耀、配偶选择、配对和占巢行为是结合在一起的。求偶最早在3月中旬开始,红隼雄鸟在求偶期间表现出“情饲”行为。红隼在占巢期雌雄鸟表现出明显的巢址选择行为和领域保护行为,主要以雌鸟为主。占巢期亲鸟大部分时间花在巢区外行为上,雌鸟占77.0%,雄鸟占84.0%。占巢期雌鸟的食物部分由雄鸟为其提供,平均每天为雌鸟送食1.60±0.33次。红隼在占巢期交配次数较多,平均每天交配次数5.90±0.88次。红隼繁殖期没有明显的筑巢行为,进入繁殖期较早的亲鸟大多数是利用前一年红隼利用过的旧人工巢箱繁殖,亲鸟对巢箱内的残留物不进行清理。 红隼种群最早产卵是3月25日,多数是隔一天产一枚卵,窝卵数平均为5.2±0.21枚(n=31),一般为4-6枚,个别巢发现7枚卵。红隼雌鸟在产卵期的食物多数是雄鸟送回,雄鸟平均为雌鸟送食每天2.14±0.34次。产卵期雌雄鸟的投入存在着性别差异。雌鸟以在巢区附近活动为主,占其总时间的52.2%,主要的投入是产卵和对巢区的保护警戒;雄鸟以在巢区外活动为主,占其总时间的77.9%,主要是为雌鸟捕食。产卵期雌雄鸟还具有交配行为,交配次数每天1.60±0.41次。产卵后期雌鸟进食时,雄鸟出现短时替换雌鸟孵卵的行为。 孵卵期的明显特征是:雌鸟孵化为主,坐巢时间明显增多,日最长坐巢时间高达692min,其他行为时间都比其他时期的投入减少,仅在雌鸟进食时,雄鸟会短时间替换雌鸟。孵卵期雌鸟巢区附近行为占其总时间的91.4%:雄鸟巢区外行为占77.5%。雄鸟在孵卵期的主要投入是为孵化中的雌鸟提供食物,平均每天为雌鸟送食3.0±0.22次,雄鸟每日送食的时间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孵卵期开始交配行为消失。 雌鸟在出雏的最初几天坐巢时间较长,主要在巢内暖雏,之后雌鸟的坐巢行为逐渐消失。育雏期雌雄鸟的时间分配上都以在巢区外捕食活动为主,雌鸟占61.7%;雄鸟占86.7%。捕食以雄鸟为主,平均每天为雏鸟送食5.8±0.52次。食物主要由雌鸟处理后饲喂雏鸟。育雏期雌鸟对雏鸟的保护及警戒投入多于雄鸟。 总之,红隼属单配偶鸟类,双亲共同完成整个繁殖过程。在繁殖过程中,双亲的行为投入存在性别差异,雌性红隼的投入体现在产卵、孵化和育雏中对食物的处理及对巢区和雏鸟的保护和警戒,而雄鸟红隼的主要投入体现在为雏鸟和成鸟提供食物方面。双亲在繁殖期的投入直接影响繁殖成功。

著录项

  • 作者

    孙寒梅;

  •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
  • 学科 动物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高玮,王海涛;
  • 年度 200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Q959.724;
  • 关键词

    红隼; 双亲投入; 孵化率; 繁殖成功;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