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奔突的地火——从“九叶诗派”的形象自塑来看《读书》之作者群体分裂的潜在原因
【6h】

奔突的地火——从“九叶诗派”的形象自塑来看《读书》之作者群体分裂的潜在原因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一、《读书》办刊思想及其作者群体概述

(一)《读书》历代办刊思想简介

(二)《读书》中的现代文学类作者群体划分

(三)《读书》中各作者群体之间的传承与分歧

(四)《读书》作者群体之间的裂变

二、裂变的表征:作者群体之间的纷争

(一)纷争的焦点:“高默波事件”

(二)纷争的升级:“长江读书奖”事件与哈贝马斯访华引起的编辑手记事件

三、裂变的前兆:从“九叶诗派”的“自我”形成来看《读书》作者群体裂变之潜在原因

(一)“九叶诗派”在《读书》中形成的过程

(二)奔突的地火:从“九叶诗派”自我形象塑造的过程来探究《读书》之作者群体裂变的深层原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读书》杂志曾经是当代人文知识界最具影响力的老牌杂志,它以超强的作者阵营,自由论说的氛围,平易朴实而又深刻的思想名动一时,当代学人鲜有不受其影响者。然而,随着时代思想的变化,《读书》编辑的换代更新,新的编辑思想和作者群体的变化,《读书》的影响力大不如前,甚至遭到了一些学者的攻击,认为它是“新左派”的阵营。很明显,《读书》的兴起靠的是作者群体的精诚团结,《读书》的衰落也可以归咎为作者群体的裂变。本文试从文学的角度,以“九叶诗派”为切入点,来深入分析《读书》在八十年代影响力衰落的主要原因。 文章除引言和结论外,一共分为四个部分来论述。第一章主要是介绍《读书》的历代编辑的办刊思想及其在思想解放的年代如何发展成为当代的“新青年”。其中简要地介绍了《读书》的办刊经验,三代编辑的努力,终于使得《读书》发展壮大,这与支持《读书》的作者群体是分不开的。接下来,文章分析了《读书》作者群体的构成,主要是依据“代”的划分,将作者群体分为四个部分,文章进一步分析了他们每代作者群体的特点。从“九叶诗派”这个小例子,来说明《读书》这些作者群体实际上早就存在有裂痕,这实际上也是《读书》作者群体最后分裂的一种前兆。文章的第二章主要是介绍了标志着《读书》的主要作者群体在当代分裂的一系列事件,如“高默波事件”,“哈贝马斯访华事件”等。 文章第三部分紧接着具体分析了“九叶诗派”形象自塑的过程,主要是分析了理论家袁可嘉在《读书》上的一些文章,以及他们自我形成的一种评价,并拿来最具影响力的现代文学史教材——《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抽出对“九叶诗派”论述的章节与之对比,以此来说明关于文学史对“九叶诗派”的论述实际上都是九叶诗人们自造的。文章的第四部分详细分析了九叶诗人们的排他性,除了沉醉于自我神化的欢乐中,他们并没有与当下的诗歌创作发生任何有益的联系,也没有扶植后起之秀。这是导致《读书》作者群体分裂的潜在原因。 总而言之,“九叶诗派”作为文学史叙述规则中的一个典型,可以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文学史究竟是什么。它究竟是经过时间过滤了的一些历史碎片的拼合,还是一些有规律的文学现象的承接演传? 然而从文化角度来看,它的自我形象塑造的过程却是显而易见地说明了中国的知识界为何在这个时代发生裂变的原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