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公允价值概念及其运用:过去与未来
【6h】

公允价值概念及其运用:过去与未来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 言

第一章文献回顾与评述

一、国内外公允价值应用研究综述

二、国内外公允价值理论研究综述

(一)有关公允价值概念的研究

(二)有关公允价值计量的研究

(三)有关公允价值报告的研究

第二章公允价值会计的产生

一、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

二、经济的虚拟化

三、财务报告目标的转变

四、经济学收益的追求

第三章公允价值的涵义

一、公允价值与经济学中的价值观念

(一)马克思的价值理论体系

(二)新古典主义的价格理论体系

二、公允价值的统计学属性

三、公允价值在会计学中的涵义

(一)公允价值概念的内涵

(二)公允价值的本质

第四章公允价值的计量与披露

一、公允价值计量

(一)计量与计量属性

(二)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

(三)公允价值计量方法

二、公允价值基础的会计信息披露

三、对公允价值的误解

(一)公允价值没有历史成本可靠

(二)公允价值会导致经营业绩波动

第五章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

一、过去: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

二、现在:公允价值在我国新准则中的体现

(一)我国引入公允价值会计的背景

(二)公允价值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影响

(三)我国引入公允价值是慎重的

三、未来: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一点建议

(一)积极促进外部市场环境的改善及外部监督力度

(二)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及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三)客观认识公允价值及完善会计制度

结论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后 记

在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在会计漫长的历史过程当中,计量始终是会计的核心,而计量的关键是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会计计量模式选择的核心是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国外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而我国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则起步较晚,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公允价值才进入我国学者的视野。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并要求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广泛采用,这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在国际趋同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然而,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引入是十分谨慎的,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有许多限制条件。公允价值产生的经济背景是什么?什么是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和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是怎样的?如何正确地计量公允价值?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还有哪些问题亟需解决?这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从经济学、统计学和会计学的角度,参考国内外相关学科的文献,结合我国国情,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深入分析公允价值的产生背景,从公允价值的概念和本质入手,多角度地进行了分析,进而探讨公允价值的计量和披露方法。论文指出广义的公允价值是一种理念,是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延伸,狭义的公允价值作为一个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一种模拟市场的价格,是对市场信息在某一概率上的波动结果。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财务报告应披露价格变化的可能区间和概率分布(离中趋势)。本文旨在为提高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探索。这将有利于公允价值问题更深层的理论研究,对我国应用公允价值也将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