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东北网翅蝗科3属11种蝗虫触角感受器研究
【6h】

东北网翅蝗科3属11种蝗虫触角感受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 言

第一章国内外蝗虫触角感受器的研究进展

1.1蝗虫触角感受器的研究概况

1.1.1国外研究概况

1.1.2国内研究概况

1.1.3东北地区研究现状

1.2蝗虫触角感受器的分类

1.2.1形态分类

1.2.2功能分类

1.3蝗虫触角感受器的分布

1.4蝗虫触感受器数目与分布与种类、个体大小、性别、习性、食性、栖境的关系

1.4.1蝗虫触角感受器数目与种类的关系

1.4.2蝗虫触角感受器数目与个体大小的关系

1.4.3蝗虫触角感受器数目与性别的关系

1.4.4蝗虫触角感受器数目与习性的关系

1.4.5蝗虫触角感受器数目与食性的关系

1.4.6蝗虫触角感受器数目与栖境的关系

1.5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2.1实验材料

2.2研究方法

2.2.1技术路线

2.2.2样品制作

2.2.3数据处理

第三章结果及分析

3.1 11种蝗虫的触角感受器类型

3.1.1毛形感受器(Trichoid sensilla,tr)

3.1.2刺形感受器(Chaetic sensilla,ch)

3.1.3锥形感受器(Basiconic sensilla,ba)

3.1.4腔锥形感受器(Coeloconic sensilla,co)

3.1.5腔形感受器(Cavity sensilla,ca)

3.1.6 Bohm氏鬃毛(Bohm bristles,br)

3.1.7芽孢形感受器(Sporangium sensilla,sp)

3.2 11种蝗虫不同种间触角感受器类型、数量及分布规律

3.2.1绿牧草蝗(O.viridulus(L))

3.2.2红腹牧草蝗(O.haemorrheidalis(Charp.)

3.2.3黑翅雏蝗(Ch.aethalinus(Zub.))

3.2.4长白山雏蝗(Ch.changbaishanensis Liu)

3.2.5白纹雏蝗(Ch.albonemus Cheng et Tu)

3.2.6小黑雏蝗(Ch.minutus zhang)

3.2.7夏氏雏蝗(Ch.hsiai Cheng et)

3.2.8左家异爪蝗(Eu.zuojianus Zhang et Ren)

3.2.9邱氏异爪蝗(Eu.cheui Hsia)

3.2.10条纹异爪蝗(Eu.vittatus Zheng)

3.2.11素色异爪蝗(Eu.unicolor(Ikon.)

3.3 3属蝗虫触角感受器类型、数量及分布规律的差异

3.3.1 3属蝗虫触角感受器类型差异

3.3.2 3属蝗虫触角感受器数量差异

3.3.3 3属蝗虫触角感受器分布规律的差异

3.4异爪蝗属4种蝗虫触角感受器类型、数量及分布规律的差异

3.4.1 4种蝗虫触角感受器类型差异

3.4.2 4种蝗虫触角感受器数量差异

3.4.3 异爪蝗属4种蝗虫触角感受器分布规律的差异

3.5雏蝗属5种蝗虫触角感受器类型、数量及分布规律的差异

3.5.1 5种蝗虫触角感受器类型差异

3.5.2 5种蝗虫触角感受器数量差异

3.5.3雏蝗属5种蝗虫触角感受器分布规律的差异

3.6牧草蝗属2种蝗虫触角感受器类型、数量及分布规律的差异

3.6.1 2种蝗虫触角感受器类型差异

3.6.2 2种蝗虫触角感受器数量差异

3.6.3 牧草蝗属2种蝗虫触角感受器分布规律的差异

第四章结论与讨论

4.1 同种蝗虫间雌雄虫比较

4.2触角感受器是3属蝗虫分类鉴定的重要特征

4.3触角感受器是11种蝗虫分类鉴定的重要特征

4.4触角感受器是3科蝗虫分类鉴定的重要特征

参考文献

图 版1

图 版2

致 谢

展开▼

摘要

20世纪以来,蝗虫触角感受器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并取得显著的进展。我国有蝗虫1000多种,而在触角感受器方面已研究过的种类只有39种,大量蝗虫的触角感受器类型还是未知。对蝗虫触角感受器的研究既属于昆虫学的基础理论问题,同时也为探索蝗虫控制的新途径提供科学的启示。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SEM)技术对网翅蝗科11种蝗虫触角感受器的类型、数量及分布进行研究,可为网翅蝗科的行为学、分类学和进化学研究提供依据。 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 (1)3属蝗虫即:牧草蝗属Omocestus i.BoL.、雏蝗属Chorthippus Fieb.、异爪蝗属Euchorthippus Tarb.不同属间蝗虫触角感受器类型、数量及分布规律的差异。 (2)牧草蝗属Omocestus i.BoL.2种蝗虫即:绿牧草蝗0.viridulus(L)、红腹牧草蝗0.haemorrheidalis(Charp.);雏蝗属Chorthippus Fieb.5种蝗虫即:黑翅雏蝗Ch.aethalinus(Zub.)、长白山雏蝗Ch.changbaishanensis Liu、白纹雏蝗Ch.albonemus Cheng et Tu、小黑雏蝗Ch.minutus zhang、夏氏雏蝗Ch.hsiai Cheng et Tu;异爪蝗属Euchorthippus Tarb.4种即:左家异爪蝗Eu.zuojianus Zhang et Ren、邱氏异爪蝗Eu.cheui Hsia、条纹异爪蝗Eu.vittatus Zheng、素色异爪蝗Eu.unicolor(Ikon.)不同种间蝗虫触角感受器类型、数量及分布规律的差异。 实验结果表明:网翅蝗科11种蝗虫的触角有13种感受器类型:毛形感受器(Ⅰ、Ⅱ)、刺形感受器(Ⅰ、Ⅱ)、锥形感受器(Ⅰ、Ⅱ、Ⅲ、Ⅳ、Ⅴ)、腔锥形感受器、腔形感受器、Bohm氏鬃毛、芽孢形感受器。触角感受器的类型、数量及分布规律在网翅蝗科不同属间(雏蝗蝗属、异爪蝗属、牧草蝗属)及同属不同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即:在感受器类型上:异爪蝗属和雏蝗属蝗虫有12种类型感受器;牧草蝗属蝗虫有10种类型感受器。在感受器总数量上:异爪蝗属蝗虫的总感受器数量最多,其次是雏蝗属,牧草蝗属蝗虫总感受器数量最少。感受器的分布上:毛形感受器集中分布于触角的近基部;刺形感受器在触角各节均有分布;锥形感受器、腔锥形感受器、腔形感受器集中分布于触角中部至鞭节末端;:Bohm氏鬃毛集中分布于梗节;芽孢形感受器集中分布于柄节。由此可见触角感受器是网翅蝗科3属11种蝗虫分类鉴定的重要特征;并且也是不同科间分类鉴定的重要特征之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