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吉林省县域经济空间分异与优化研究
【6h】

吉林省县域经济空间分异与优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 言

1.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1.1相关概念

1.1.1县域经济的概念

1.1.2县域经济空间分异与优化

1.1.3县域经济的特点与类型

1.2相关理论及其借鉴意义

1.2.1劳动地域分工理论

1.2.2中心地理论

1.2.3增长极理论

1.2.4点——轴理论

1.2.5可持续发展理念

2.空间统计方法与指标体系的建立

2.1空间统计分析方法

2.1.1地统计分析

2.1.2叠加分析

2.1.3聚类分析

2.1.4因子分析法

2.2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2.2.1综合性原则

2.2.2可操作性原则

2.2.3宏观性原则

2.2.4代表性原则

2.2.5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2.3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指标体系

2.3.1指标离散系数

2.3.2经济指标体系

2.3.3社会指标体系

2.3.4环境指标体系

2.3.5加权后综合指标体系

2.3.6时间序列指标的建立

3.吉林省县域经济空间分异的时空分析

3.1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3.1.1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

3.1.2吉林省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3.2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

3.2.1内部经济特征

3.2.2经济对外联系特征

3.2.3县域经济整体发展空间布局

3.2.4县域社会发展空间格局

3.2.5县域环境发展空间格局

3.2.6县域经济综合发展空间格局

3.3吉林省县域经济时间序列分析

3.3.1吉林省县域经济20年来发展的整体趋势

3.3.2吉林省县域演变的空间格局

3.4吉林省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分析

3.4.1县域经济发展层次的不平衡性

3.4.2县域经济所处的关系与地位

4.吉林省县域经济空间分异机制与优化方案

4.1吉林省县域经济的空间分异机制

4.1.1空间结构形成与演化机制

4.1.2吉林省县域经济空间分异的机制分析

4.2吉林省县域经济空间优化方案探讨

4.2.1县域经济空间优化的主要原则

4.2.2空间优化方案探讨

结语

1.主要结论

2.创新之处

3.问题与不足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

摘要

县域集中了绝大部分的农业人口与耕地资源,发展县域经济,提高县域经济综合能力是关注国计民生,使经济发展能够惠及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手段。以往县域经济的研究只就经济而谈经济,大多是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与发展战略的研究。 本文以区域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从吉林省县域经济的空间特征研究入手,初步建立了县域经济、社会、环境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该指标体系分别对吉林省县域经济三个层面的空间特征进行了评价与研究,并在时间序列上反映出县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布局特点与趋势。对吉林省县域经济的综合发展进行空间战略上的布局,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与应用价值。除引言与结论外,本为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探讨了与本文研究相关的几个重要概念并对相关理论进行了简要回顾与综述,同时介绍了县域经济发展的类型以及特点。 第二部分简要介绍了地统计分析、因子分析等空间统计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并建立了经济、社会、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县域经济时空综合发展评价提供技术支持。 第三部分分三个层面从空间的角度对县域经济的综合发展进行了单项与综合评价,并在时间尺度上分析了其空间变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由此提出了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四部分分析了吉林省县域经济空间分异的机制,并对空间优化的原则与过程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吉林省县域经济的空间优化方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