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试析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性质及其侵权责任
【6h】

试析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性质及其侵权责任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 言

一、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性质

(一)商标反向假冒的概念及构成要件

(二)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性质

(三)商标反向假冒行为与相关行为的区别

二、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危害

(一)对被假冒人权益的危害

(二)对消费者权益的危害

(三)对市场经济秩序的危害

三、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侵权责任认定

(一)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认定机关

(二)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认定标准

(三)商标反向假冒行为侵权责任的认定方式

四、商标反向假冒侵权行为的处罚

(一)处罚的依据及必要性

(二)归责原则

(三)商标反向假冒行为侵权责任的实现方式

五、研究商标反向假冒行为侵权的现实意义

结 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

摘要

本文从论述商标反向假冒的性质入手,对其危害性、责任的认定及其侵权责任进行了客观的分析。从其性质来看,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可以把该行为认定为一种商标侵权行为,但是,在不同的法律规范之间又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竞合,又不宜把这种行为的性质绝对化,因此,对于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性质认定,则存在着相当大的争议。商标反向假冒侵权行为的危害具有多重性,主要体现在对被假冒人权益的危害、对消费者权益的危害和对市场经济秩序的危害。对于商标反向假冒侵权行为的认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依职权的行为,即主动认定;另一种是被害人通过告诉的方式,即被动认定。本文立足商标反向假冒的行政责任,并对各种责任形式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了商标反向假冒行为应当承担的经济责任。对于商标反向假冒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并非新兴概念,但是,在我国立法当中,并未明确规定,只是在《商标法》中,有所涉及,而缺少理论支撑。因此,研究商标反向假冒,仍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