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汞对中国林蛙及其蝌蚪的毒性效应研究
【6h】

汞对中国林蛙及其蝌蚪的毒性效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 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国内外汞污染状况

1.1.1国外汞污染状况

1.1.2国内汞污染状况

1.2汞污染的来源及危害

1.2.1汞污染的来源

1.2.2汞污染的危害

1.3汞的生物毒性效应研究

1.3.1汞对植物的毒性影响

1.3.2汞对水生动物的危害及毒理学研究

1.3.3汞对两栖类的毒理学研究

1.3.4汞对昆虫的毒性研究

1.4汞在食物链的传递研究

1.5选题范围和依据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实验材料

2.1.1实验样品及实验条件设置

2.1.2实验试剂和仪器

2.2样品的前处理及分析方法

2.2.1样品的前处理

2.2.2样品分析方法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汞对中国林蛙蝌蚪的急性和慢性毒性效应

3.1.1汞对中国林蛙蝌蚪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与分析

3.1.2汞对中国林蛙蝌蚪的慢性毒性实验结果与分析

3.2中国林蛙人工食物链汞污染富集规律实验结果与讨论

3.2.1中国林蛙人工食物链(玉米面-黄粉虫-林蛙)汞污染室内模拟实验结果

3.2.2中国林蛙人工食物链总汞富集规律分析

3.3中国林蛙野外生境食物链(植物-昆虫-林蛙)调查

3.3.1中国林蛙野外生境及食性分析

3.3.2调查地区土壤、植物、昆虫及林蛙体内总汞含量

3.3.3中国林蛙野外食物链汞富集规律分析

3.4人工食物链与野外食物链比较分析

3.4.1中国林蛙生活史

3.4.2富集系数比较

第四章 结论与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以吉林省东部山区河流—森林湿地中代表性两栖类动物中国林蛙及其蝌蚪为研究对象,研究重金属汞对林蛙及其蝌蚪的毒性效应,以及汞沿林蛙食物链的迁移转化规律。实验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Hg2+对林蛙蝌蚪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实验;汞沿人工模拟食物链“玉米面—黄粉虫—中国林蛙”的传递与富集规律研究;林蛙野外生境食物 链(植物—昆虫—林蛙)调查及与人工食物链的比较分析。本文得到的结论如下:①蝌蚪的死亡率随与Hg2+浓度呈正相关,Hg2+对中国林蛙蝌蚪的24、48、72、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0480、0.8492、0.6091和0.4883 mg·L-1,安全浓度SC为0.1672 mg·L-1。②慢性毒性实验中,前24h内,各染毒浓度组蝌蚪体内总汞含量呈现波动性变化,而后逐渐下降直至25天后基本稳定。10和20μg·L-1两个低浓度组蝌蚪对水中汞的浓缩系数随染毒时间的延长而增大,20天后逐渐下降至趋于稳定。而30和40μg·L-1两个高浓度组均是在染毒初期时,蝌蚪对汞的浓缩系数较大,5天后开始下降,15天后逐渐趋于平衡。③林蛙人工食物链汞富集实验表明,生物对汞的富集系数随着食物链营养级的升高而增大。同时林蛙皮肤、肌肉、内脏的汞富集系数均是随染毒时间延长逐渐上升,达到峰值后又逐渐降低,最终达到富集平衡。④通过人工食物链和野外食物链的比较分析,林蛙野外条件下对汞的富集系数远高于实验室模拟条件。推测野外环境中林蛙体内汞大部分来源于环境介质,超过经食物链的汞富集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