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日俄在朝鲜半岛的较量:1860—1910年
【6h】

中日俄在朝鲜半岛的较量:1860—1910年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总 论

一、序幕(1860-1876年)

二、朝鲜的“开放”(1876-1885年)

三、中日较量(1885-1895年)

四、日俄竞争(1895-1905年)

五、尾声(1905-1910年)

结 论

参考文献

附 录

后 记

展开▼

摘要

本文回顾了从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的签订,到1910年《日韩合并条约》的签订,日本最终吞并朝鲜的50年间,中国、日本、俄国围绕朝鲜半岛展开的较量。在这一时期,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60年11月,中俄《北京条约》的签订,到1876年2月,《朝日修好规约》(即《江华条约》)的签订,这一阶段是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变化的开端;第二阶段从1876年2月,《朝日修好规约》(即《江华条约》)的签订,到1885年4月,中日《天津会议专条》的签订。在这一阶段,日本利用“云扬号事件”,成功地打开了朝鲜的国门,古老的朝鲜在炮口下被迫“开放”,从而被卷入了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中;第三阶段从1885年4月,中日《天津会议专条》的签订,到1895年4月,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这一阶段是朝鲜问题最为错综复杂的时期,在这一阶段,日本与中国在朝鲜半岛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并由此引发了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并最终退出朝鲜半岛。与此同时,日俄矛盾在这一阶段渐趋尖锐;第四阶段从1895年4月,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到1905年9月,《日俄和平条约》(即朴次茅斯条约)的签订。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日俄矛盾激化,并由此引发日俄战争,俄国战败并退出朝鲜半岛;英日同盟形成,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格局初步形成;第五阶段从1905年9月,《日俄和平条约》(即朴次茅斯条约)的签订,到1910年8月,《日韩合并条约》的签订。这一阶段是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变化的最后一个阶段,此时的日本在朝鲜半岛已无对手,吞并韩国(朝鲜)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日俄战争结束后,根据《朴茨茅斯条约》,俄国退出朝鲜半岛,韩国沦为日本的“保护国”,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格局最终形成。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本文对这一时期的朝鲜半岛能够引起中国、日本、俄国关注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本文通过世界其它地区发生的事件来解释这一时期东北亚发生的各种事件,从另一个角度对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史进行探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