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研究
【6h】

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概念的界定

1.2.1 劳动力转移、劳动力迁移和劳动力流动

1.2.2 农村劳动力和农业劳动力

1.2.3 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农业剩余劳动力

1.3 文献综述

1.3.1 经典理论概述

1.3.2 研究现状

1.3.3 小结和评析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点和难点

第二章 二元经济背景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分析

2.1 二元经济结构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2.1.1 二元经济结构的内涵与界定

2.1.2 二元经济结构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系

2.1.3 二元经济背景下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因素

2.2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演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2.2.1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

2.2.2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演变过程

2.2.3 二元经济背景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2.3 基于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数理分析

2.3.1 刘易斯劳动力无限供给的二元经济模型

2.3.2 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的局限及存在的问题

2.3.3 二元经济结构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均衡

第三章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度量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测算

3.1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度量

3.1.1 二元经济结构度量的理论基础

3.1.2 二元经济结构的度量

3.1.3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度量的结果

3.2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规模的测算

3.2.1 农村剩余劳动力测算的方法

3.2.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规模的测算

3.2.3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规模测算的结果

第四章 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证研究

4.1 模型的构建和变量的选取

4.2 实证结果与分析

4.2.1 平稳性检验和协整分析

4.2.2 回归分析结果

4.3 实证分析的基本结论

第五章 政策建议

5.1 重视产业的转移和升级,提高农民就业机会

5.2 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增强农民工的就业竞争力

5.3 积极推行土地流转制度,培育和规范农民土地使用权市场

5.4 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消除人口合理流动的制度性障碍

5.5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降低农民工城乡流转成本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成果

后记

展开▼

摘要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一直是发展经济学的研究重点,从刘易斯-拉尼斯-费的古典模型,到乔根森、托达罗的新古典模型,再到斯达克的新劳动力转移理论,学者们对于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劳动力流动的人口学特征、劳动力流动对输出地、输入地的影响、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都做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使得国家的一些政策安排成了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障碍。而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成功与否,却关系着经济的二元结构能否顺利向一元转换。因此,本文的着眼点是分析在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中,二元结构的强度与劳动力的转移之间存在的关系,并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理论部分,本文先分析了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形成的背景和二元性强度的变化阶段以及二元结构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系,然后在刘-拉-费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理论模型分析影响劳动力转移的众因素。为了理清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脉络,文章在第二章详细介绍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史阶段。
   在实证部分,本文选取了六个代表性的解释变量来对被解释变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进行计量分析,通过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最后建立误差修正模型,保证进行的回归分析是有经济意义的。
   最后,根据理论和实证分析的结果,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些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