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史记》“士不遇”形象研究
【6h】

《史记》“士不遇”形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史记》中的“士不遇”形象

1.1 “问道一生,志不得遂”——不遇之学士

1.1.1 孔子:子欲居九夷,乘桴浮于海

1.1.2 孟子、荀子:退而著述,称吾道孤

1.2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不遇之忠士

1.2.1 屈原: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

1.2.2 伍子胥:弃义雪耻,忠孝两全

1.3“绝世武才,苦无功力”——不遇之武士

1.3.1 乐毅:昏君当道,功臣去国

1.3.2 廉颇:英雄老矣,尚能饭否?

1.3.3 李广:惜哉将军,天下无双

1.4“倾危之士,知耻后勇”——不遇之策士

1.4.1出身微贱,历尽坎坷

1.4.2一朝发迹,快意恩仇

1.4.3恩宠不再,仓皇谢幕

1.5“才堪大任,倡优蓄之”——不遇之倡士

1.5.1东方朔:壮志难遂,诙谐狂诞

1.5.2司马相如:一代辞宗,委曲劝谏

第二章、《史记》“士不遇”形象之塑造艺术

2.1“士不遇”形象的悲剧化描写

2.1.1创设悲剧情境

2.1.2刻画悲剧性格

2.2对比衬托,相得益彰

2.2.1异传对比

2.2.2同传对比

2.3运用赞、序,寄寓褒贬

2.3.1直抒胸臆,击节赞赏

2.3.2寓情于理,深化情感

2.3.3补述他事,强化爱憎

第三章、司马迁书写 “士不遇”形象探因

3.1史官升沉与家世兴衰

3.1.1“文史星历,卜祝之间”:史官阶层地位下降

3.1.2承继父业,敬受史命

3.2身遭血耻,愤书偿辱

3.2.1仗义执言,祸从天降

3.2.2忍辱负重,发愤著书

3.3《悲士不遇赋》与汉初士林悲欢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放眼先秦至汉初的历史舞台,士人群体作为政治的参与者与文化的承继者始终活跃其上:一方面,他们怀揣着壮伟的政治抱负,行走在动荡不安的大地之上,干谒王侯,以道自任;另一方面他们沐浴在思想大解放的自由空气中,创造出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然而,士阶层在产生之初,即面临着“不得通其道”的难题。古往今来,无数士人忧愤于世道衰微、时运不济,继而吟咏出感人肺腑的不遇悲歌。司马迁以高屋建瓴的姿态、纵深开阔的视野将此前三千多年的文化史、社会史、政治史等方方面面的历史人事尽收眼底,并付诸笔端。作为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士阶层的升沉荣辱必然为司马迁所重视。身为士人群体中的一份子,司马迁深切关注着不遇士人的命运,并以其如椽大笔将不遇士人的兴衰悲喜载入史籍,塑造出一大批“士不遇”形象。本文即以《史记》中所出现的“士不遇”形象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史记》文本出发,重点探讨“士不遇”形象的命运演变、性格特征,司马迁塑造“士不遇”形象所采用的艺术手法,以及司马迁书写此类形象之深层原因。
  本研究将《史记》中常见的“士不遇”形象划分为不遇学士、不遇忠士、不遇武士、不遇策士、不遇倡士等五类,逐一分析其形象特点;探讨了司马迁塑造“士不遇”形象所采用的艺术创作手法,从“士不遇”形象的悲剧化描写、对比手法之运用、赞序之运用等三方面一一展开论述;论述司马迁书写“士不遇”形象之深层原因,主要从司马迁的生平际遇与所处社会环境入手来进行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