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郊型森林公园景观资源评价及规划设计探讨
【6h】

城郊型森林公园景观资源评价及规划设计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课题来源

1.3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的目的

1.5 研究的方法

1.6 论文框架

1.7 相关研究进展

1.7.1 城郊型森林公园景观资源评价的研究进展

1.7.2 城郊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进展

2 课题研究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城郊型森林公园

2.1.2 森林公园景观资源评价的相关概念

2.1.3 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2.2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森林美学理论

2.2.2 景观生态学理论

2.2.3 生态伦理学理论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5 区位论

2.2.6 休闲经济学理论

2.2.7 居民游憩行为心理学

2.2.8 “3S”技术

3 城郊型森林公园的特点及现存的问题

3.1 城郊型森林公园的特点

3.2 城郊型森林公园现存的问题

3.2.1 定位的问题

3.2.2 选址不当,盲目建设

3.2.3 缺乏地方特色,趋同化的问题

3.2.4 城市化的问题

3.2.5 开发强度问题

4 城郊型森林公园景观资源评价体系建立及实例分析

4.1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8005-1999)》

4.1.1 评价体系说明

4.1.2 评述

4.1.3 评价实例分析--以大围山和云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4.2 城郊型森林公园景观资源评价体系建立

4.2.1 评价体系建立前的分析

4.2.2 城郊型森林公园景观资源评价体系的建立

4.2.3 评价实例分析--以大围山和云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4.3 小结

5 城郊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

5.1 城郊型森林公园的总体布局

5.1.1 城郊型森林公园定位分析

5.1.2 城郊型森林公园规划指导思想

5.1.3 功能分区

5.1.4 景区划分

5.2 城郊型森林公园环境容量估算

5.2.1 环境容量测算方法

5.2.2 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环境容量测算

5.3 景点规划设计与游览线路组织

5.3.1 景点规划设计

5.3.2 游览线路和森林游憩项目

5.4 植物景观规划

5.4.1 规划方针和原则

5.4.2 植物选择

5.4.3 植物景观规划措施

5.5 保护工程规划

5.5.1 生态环境保护

5.5.2 景观资源保护

5.5.3 生物资源保护

5.5.4 游客安全保护

5.6 支持设施规划

5.6.1 服务设施规划

5.6.2 交通道路规划

5.6.3 基础设施规划

5.7 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图1

附图2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一览表

展开▼

摘要

森林公园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而城郊型森林公园作为自然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并举的,已发挥休闲度假功能的森林公园,成为旅游者关注的一个焦点。但随着游客量的增加、游客重游率的提高,城市化问题的威胁,以及游客对旅游产品的高品位要求,城郊型森林公园面临着更多的矛盾问题与挑战,因此,如何合理的保护与开发城郊型森林公园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的森林公园规划理论体系尚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之中,而对森林公园进行分类探讨和研究处于起步阶段。
   本文从森林旅游规划的角度,将森林公园分为城市型森林公园、城郊型森林公园和郊野型森林公园三类。专门针对城郊型森林公园从景观资源评价与景观规划设计两方面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大量文献资料,结合本人参与森林公园规划设计项目的经验,在总结城郊型森林公园自身特点的基础上,以《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8005-1999)》为依据,对评价因子进行筛选与增补,重新计算各因子权重,建立了城郊型森林公园景观资源评价体系,体系将有利于城郊型森林公园之间的景观资源综合比较,对规划设计起指导作用。此外通过分别以国家标准和本文所建评价体系,对大围山和云山国家森林公园比较评价的结果,来分析验证本文所建评价体系的合理性。最后,在森林公园规划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城郊型森林公园的特点及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从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与具体措施及对策方面进行了研究,并以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评价结果为依据对其进行规划设计实践,并以此作为理论研究的佐证,提高其可行性。
   文章力求对森林公园的分类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对城郊型森林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能起到指导性作用。期望城郊型森林公园能在合理评价与规划设计下,能充分发挥它的优势,更好的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在自然性、生态性、艺术性、文化性、可持续发展性、可重游性上迈进一步,以取得更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