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四川天全退耕还林工程扔感监测及评价
【6h】

四川天全退耕还林工程扔感监测及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1.2.1 遥感(RS)技术

1.2.2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

1.2.3 RS与GIS的结合

1.3 RS和GIS在资源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2 技术路线及研究区概况

2.1 课题背景

2.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3 技术路线

2.4 研究区概况

2.4.1 地理位置

2.4.2 地形地貌

2.4.3 气候条件

2.4.4 水文条件

2.4.5 土壤条件

2.4.6 植被状况

2.4.7 经济状况

3 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

3.1 数据资料收集

3.2 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平台

3.2.1 研究方法

3.2.2 数据处理平台

3.3 遥感图像处理

3.3.1 图像正射校正

3.3.2 图像融合

3.3.3 图象增强

4 遥感监测分类研究

4.1 分类类型的确定

4.1.1 分类原则和依据

4.1.2 遥感监测分类类型的划分

4.2 遥感图像分类方法

4.2.1 解译标志的建立

4.2.2 目视解译

4.2.3 抽样验证

5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状况分析

5.1 退耕还林监测结果分析

5.1.1 林业工程类别

5.1.2 工程实施状况

5.1.3 林种分布

5.1.4 退耕还林工程地类

5.1.5 优势树种

5.2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成效

5.2.1 工程实施成林情况

5.2.2 工程实施保存状况

5.2.3 工程实施地块复耕情况

5.3 退耕还林的生态状况

5.3.1 林地变化状况

5.3.2 覆盖率状况

5.3.3 森林质量状况

5.3.4 土壤侵蚀状况

5.4 退耕还林综合效益评价

5.4.1 生态效益评价

5.4.2 经济效益评价

5.4.3 社会效益评价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与创新

6.2 问题与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

致谢

展开▼

摘要

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旨在改善我国生态状况的战略部署,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是国家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之一,是覆盖面最大、投资最多、农民参与度最高、政策性最强的一项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对退耕还林工程进行监测和评价,能及时掌握工程的进度和效果,对生态工程管理和宏观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2003年Landsat TM遥感图像退耕还林本底解译成果数据基础上,利用2005年中巴资源遥感卫星CBERS-02图像作为数据更新的资料,通过遥感图像数字处理和信息提取,建成了四川省天全县2005年退耕还林现状数据库。并结合实地收集的经济、土壤、水文、气象等资料对退耕还林工程进行评价。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研究区CBERS图像融合以Multiplicative法融合最佳。研究采用了Multiplicative、IHS、主成分和Brovey四种图像融合试验,结合图像融合评价标准,进行计算和处理,其中以Multiplicative法融合图像熵值和相关系数最大,融合光谱退化信息较少,清晰度得到提高,说明Multiplicative法融合是一种较好的图像融合方法。
   (2)采用分段线性拉伸和边缘增强对融合后的CBERS进行增强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改进图像显示、提高图像的视觉效果和可解译性。
   (3)应用ARCGIS软件制作了四川天全退耕还林区域的各种专题图,可以方便快捷的进行空间数据的叠加分析和综合,并且通过与遥感技术的结合,可以缩短成图周期和节约成本。达到了了解和掌握区域内退耕还林的基本状况和相关规律的目的。
   (4)通过对两期监测结果的比较表明监测区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朝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的方向发展。林地、草地的不断增加和陡坡耕地、宜林地的不断减少是土地利用变化的突出特征。监测区森林覆盖率从63.31%升至63.94%。
   (5)通过对区域内经济、土壤、水文、气象等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核心监测区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良,养分含量明显提高;野生动物和年均河流量增加;林业收入总体呈增加趋势,农民从中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优化了农村经济产业结构。其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效果良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