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辽宁省能源消耗及CO2排放规律研究
【6h】

辽宁省能源消耗及CO2排放规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的能源消费等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CO2排放量的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能源消耗、碳排放、人口与GDP研究

1.3 能源概念及其分类

1.4 研究内容与目的

2 研究区域概况

2.1 辽宁省的自然条件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候特点

2.1.4 资源

2.2 辽宁省的社会经济条件概况

2.2.1 工业

2.2.2 农业

2.2.3 社会事业

3 研究方法与内容

3.1.能源统计分析方法

3.1.1 能源统计的分析方法有

3.1.2 数据处理

3.2 辽宁省能源消费总量的计算

3.2.1 终端消费中各种能源类型消费

3.2.2 终端消费中各部门的消费

3.3 CO2排放量计算

3.3.1 各种能源的CO2排放量

3.3.2 各行业CO2排放量

3.4 辽宁省能源、排放量与人口和GDP的关系

3.4.1 能源消费与人口和GDP

3.4.2 排放量与人口和GDP

4 能源消耗分析

4.1 能源消费总量

4.2 各类型能源消费

4.3 各部门消费隋况

4.4 本章小结

5 能源消耗的CO2排放量

5.1 各类型能源的排放量

5.2 各部门的排放量

5.3 生物质能源排放的CO2量

5.4 本章小结

6 能源消费、CO2排放量、人口和GDP的关系分析

6.1 能源消费与人口、GDP

6.2 CO2排放量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6.3 本章小结

7 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8 结论、创新点与不足

8.1 结论

8.2 创新点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自从1992年里约气候会议起,全球气候日益变暖问题已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和环境的问题已显得尤为突出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因为仍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但是人类活动特别是化石燃料燃烧、森林面积减少、植被破坏以及氟利昂等已是造成全球变暖的重要因素。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被提出后,其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如何使得经济、能源和环境之间有着平衡的发展,是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辽宁省是我国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同时也是东北地区工业发展最快的地区,还是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的大省。因此,对其进行可持续状况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论文对辽宁省2000年到2005年的能源消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根据能源标准转换系数,将能源转化成标准煤进行计算和比较,得出其能源消费是逐年增加的,但是用于终端消费的能源只占到全部能源的80%,有20%的能源损失在生产、运输和能源的再加工上,而且在能源的利用过程中还有损失。说明了能源的利用率低,导致了能源的供需出现矛盾。
   煤炭和电力是能源消费的主要结构,消费的比重有所变化。从单一的结构转变成多元的消费结构,对能源的短缺有一定的缓冲作用,而且减缓了对环境的压力。生物质能源还是以传统的薪柴和秸秆为主,新型的沼气能源利用较少。
   各部门的能源消费也不一样。主要的消费部门是工业部门,消费量为7143.88~9328.47×104tce,但是增加的速度不大。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使的生活消费部门成为了第二大的消费部门。交通运输部门的消费增长是最快的,从2000年的474.81×104tce增加到2005年的1188.26×104tce,体现了一个新型的产业流通业将成为这个部门的消费主体,另外,私人汽车的增加也是消费增长的一个因素。
   本论文还根据ORNL的计算方法,计算了各类能源和各部门的CO2排放量,年总排放量是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固态能源的排放量最多,占了总化石燃料排放的50%以上,但从2000年到2005年排放量有所下降。液态能源的排放量在这几年有所上升,气态能源的变化不大。说明辽宁省的消费结构有了调整或者是固态能源的利用技术有了改进。
   各部门的排放量和消费量的趋势是一样的,每年的排放量占当年排放总量的70%左右。生物质能的排放量也很大,每年的排放量在23.45~26.97Mt之间。主要的形式是秸秆的燃烧,秸秆作为农村地区传统的能源原料,使用量很大,对CO2排放量的贡献也是最大的,为60%以上。
   利用各种指标来分析能源消费、CO2排放量和GDP的关系。结果表明,辽宁省的经济增长处于外延性扩张阶段,随着人均GDP的增长,人均耗能呈同步增长的趋势。并且利用EKC中的模型对人均GDP和CO2排放量进行了拟合,得出了两者的曲线关系为“反N型”,即这两者的关系会出现反复的上升和下降,处于难协同的发展阶段。因此人为的调节作用很重要,节能减排措施将成为辽宁省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