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GIS的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水圭流失信息系统研究
【6h】

基于GIS的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水圭流失信息系统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背景

1.2.1 我国水土流失背景

1.2.2 国内外研究技术背景

1.3 水土保持信息系统研究现状

1.3.1 水土保持信息系统发展

1.3.2 我国水土保持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1.4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概述

1.4.1 GIS发展状况

1.4.2 GIS应用现状

1.5 森林公园发展及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概况

1.5.1 森林公园由来及发展状况

1.5.2 大围山基本情况

1.6 系统开发平台简介

1.6.1 ACCESS数据库

1.6.2 Google Earth平台

2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3 技术路线

3 水土流失信息系统构建和功能实现

3.1 系统设计

3.1.1 系统设计目标

3.1.2 系统设计原则

3.1.3 系统结构设计

3.1.4 系统功能设计

3.2 数据收集及处理

3.2.1 基础属性资料收集

3.2.2 空间图层的数字化处理

3.3 数据库建立

3.3.1 属性数据库的建立

3.3.2 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3.4 水土流失信息系统功能实现

3.4.1 系统运行界面

3.4.2 系统功能

3.4.3 系统的调试

3.4.4 系统维护

3.4.5 系统应用评价

4 大围山水土流失分区

4.1 分区原则

4.2 分区依据

4.3 分区方法

4.4 各分区概述

4.4.1 山谷、湖泊强度侵蚀区

4.4.2 基础设施建设中度侵蚀区

4.4.3 森林旅游轻度侵蚀区

4.4.4 其余未侵蚀区

4.5 水土流失分区评价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年来,森林公园旅游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改善环境来更好地为公众提供休憩功能正在逐步被加强。园区旅游活动的频繁,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不可避免的会加剧园区的水土流失,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森林公园水土保持工作,实时管理和监测水土流失动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不断进步,通过研究森林公园水土流失规律,把先进的软件技术应用到水土保持行业中,建立适用性强的水土流失信息系统,来管理森林公园水土流失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显得尤为迫切。
   本研究针对浏阳市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水土保持工作的实际需求,同时也为加强森林公园旅游景点的宣传与推广,收集了大围山多年积累的水土保持数据资料和各种地形图、林相图、行政区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等图件,以及实地调查的数据作为信息源,按标准对数据进行信息化处理和规范,结合大围山水土保持工作经验,利用 Google Earth等 GIS软件和 Access数据库作为开发平台,初步建立大围山水土流失信息系统。
   全文对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水土流失信息系统研究进行了理论阐述和应用分析:首先对Access软件以及 Google Earth数字平台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和分析,然后建立大围山森林公园水土保持数据库。在Access数据库平台的支持下,对基础属性数据进行整理、规范和入库,建立属性数据库;利用 Google Earth、ArcGIS、MapInfo等软件以及FME等格式转换工具,对收集到的图件进行矢量化、数据格式的互换等处理,建立了空间数据库。其次介绍了系统功能的实现以及对系统的一个总体评价,分析该系统与其他常用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优缺点,指出该系统具有低成本、高性能、功能全面、操作简单、易于发布等特点,能满足森林公园水土保持工作的需要。随着 Google Earth功能的不断完善和应用单位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在水土保持信息系统中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最后提出了水土流失分区的概念、原则、依据以及区划方法,通过对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自然地理环境和水土流失状况的分析,在传统水土流失分区基础上,探索应用 Google Earth技术,选择水文、植被、土壤、地貌、道路等关键性指标,建立空间专题图层,对图层和卫星影像的分析,将森林公园分为山谷湖泊强度侵蚀区、基础设施建设中度侵蚀区、森林旅游轻度侵蚀区和其余未侵蚀区4个水土流失分区,针对各分区的特点提出了防治措施并对分区进行评价。
   本系统具有地理数据与地标关联,图层叠加,数据库连接,软件集成,网络发布等功能。该系统管理界面友好,功能完善,对促进资源共享和利用以及水土保持宏观决策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将本系统应用到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水土保持工作当中,为防治水土流失,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提供依据,加强了森林公园管理,改善了生态环境,最终促进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