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绿地应急避灾适宜性评价研究
【6h】

城市绿地应急避灾适宜性评价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灾害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城市作为人口与经济密集的巨大承灾体,其防灾抗灾实力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及国家关注的热点。城市绿地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空间体,具有综合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凭借其与生俱来的防灾减灾能力,当面对不同类型的城市灾害时,可在不同层面发挥出应急避灾作用,从而提高了整个城市的综合防灾实力。
   城市绿地应急避灾功能由欧美国家开始受到重视,日本在该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且成效突出。近年来,国内逐渐开始重视城市绿地的应急避灾功能并加大了对避灾绿地的建设投入,但是如何完善城市绿地应急避灾体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构建一个对城市绿地应急避灾适宜性的实现程度进行评价的体系,对推动城市安全、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基于系统工程学理论和城市绿地应急避灾特性,对城市绿地的灾前防御能力、灾时应急能力和灾后恢复适宜性进行分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广州市绿地的分布现状及绿地应急避灾功能实现情况进行研究与讨论,得出如下的结论:
   (1)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综合分析了国内外防灾绿地的既有理论与实践成果,指出了目前发挥城市绿地应急避灾功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具备不同避灾能力的城市绿地进行了界定,将城市绿地实现应急避灾功能分为灾前防御、灾时应急和灾后恢复三个阶段,对这三个阶段的绿地的功能定位、特征、类型和层次等方面进行总结和探讨。
   (2)基于以上分析总结,在广泛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本文尝试从区域优势性、有效性、服务容量、城市绿地多样性、城市绿地均匀度、城市绿地破碎度、建筑状况、交通能力、救灾困难性、防火能力、医疗能力、安全性、避灾生活便捷性、生存保障能力、政治状况、社会状况、经济状况、自然条件、受重视程度这19个方面,选取相应指标作为影响因子,构造了城市绿地应急避灾适宜性影响因素的层次结构。
   (3)运用专家咨询、层次分析法(AHP)对影响因子进行优化选择,并确定了各指标的选取原则和计算方法,得出各指标权重值及排序,构建了城市绿地应急避灾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首次将景观格局系数、区域行政级别、社会事业投入等指标考虑进城市绿地应急避灾适宜性评价中,从而使评价体系得到完善。
   (4)通过综合评分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结合应用,构建了城市绿地应急避灾适宜性评价模型,为城市绿地降低城市灾害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理论和实践的支持。
   (5)本文以广州市绿地为实例,选取2010年SPOT-5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ARCGIS软件对对广州市12个区(县)绿地信息进行提取、分类、可视化处理、GIS空间分析及地统计分析。结合2002至2009年《广州年鉴》,计算生成绿地应急避灾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中涉及的各项指数,并对广州市各区(县)绿地分布现状及应急避灾适宜性实现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及横向比较。结果表示:广州市绿地建设良好,整体上能满足居民应急需求,但个别区(县)如海珠区、越秀区、荔湾区等,由于人口、经济密集,城市化水平高,对绿地的破坏程度相对较高,造成避灾绿地系统破碎度大,绿地的防灾、抗灾和恢复适宜性发展不均衡,城市应急避灾功能的得不到充分实现。
   该研究工作是对城市绿地应急避灾功能的实现能力进行评价的有益尝试,为完善城市绿地应急避灾相关理论、广州市及其他城市今后的绿地规划建设工作科学依据和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