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湘南地区瑶族传统民居群落研究
【6h】

湘南地区瑶族传统民居群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民居研究现状

1.3.2 湘南地区民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4.1 湘南地区瑶族民居的界定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资料法

1.5.2 访问调查法

1.5.3 实例分析

1.5.4 归纳总结法

2 湘南地区瑶族民居形成的背景

2.1 自然因素

2.1.1 地理位置

2.1.2 自然环境

2.2 社会因素

2.2.1 宗教信仰

2.2.2 风俗习惯

2.2.3 生产生活

2.2.4 社会组织形式

2.3 本章小结

3 湘南地区瑶族民居的聚落形态特征

3.1 聚落的选址

3.1.1 影响选址的因素

3.1.2 选址特点

3.2 聚落的总体布局

3.2.1 聚落布局形式

3.2.2 聚落布局特征

3.3 聚落的公共建筑

3.3.1 盘王殿

3.3.2 寨墙

3.3.3 姓氏门楼

3.3.4 祠堂

3.3.5 风雨桥

3.3.6 古井

3.4 聚落的重要空间节点

3.4.1 村口

3.4.2 广场

3.5 本章小结

4 湘南地区瑶族单体民居建筑艺术特征

4.1 民居的典型形式

4.1.1 马头墙

4.1.2 木构架

4.2 民居的空间形态

4.2.1 正房

4.2.2 厢房

4.2.3 天井

4.2.4 阁楼

4.3 民居平面形制

4.3.1 单院

4.3.2 天井院

4.4 民居的装饰艺术

4.4.1 民居的装饰艺术分类

4.4.2 民居的装饰部位

4.5 本章小结

5 对湘南地区瑶族民居的思考

5.1 价值分析

5.1.1 艺术价值

5.1.2 文化历史价值

5.1.3 建筑创作价值

5.2 现状思考

5.2.1 传承与保护

5.2.2 合理有效开发

5.2.3 传统民居文化的借鉴与应用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湘南地区的永州江华是全国瑶族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瑶族自治县,被誉为“神州第一瑶城”。但与社会文化进步不相适应的是,一些瑶族传统民居年久失修,人为破坏严重。
   以湘南地区瑶族民居为研究对象,经过实地考察,从影响湘南地区瑶族民居群落的自然、社会诸因素入手,对聚落的布局、公共建筑的特色、单体民居的形制平面布局、空间、装饰等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民居的传承与保护、合理有效开发等方面的建议。研究发现,民居聚落的布局主要是依河而建或依路而建,聚落在交通要道及防御之地;群落中的公共建筑主要分宗教建筑,防御建筑,姓氏门楼,祠堂和其他建筑。公共建筑是沟通各家族以及整个村落的重要元素,是宗教信仰和社会习俗活动的载体,同时还对聚落的布局和景观有着深远的影响。单体瑶族民居建筑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风格,体现出多文化融合的特征,主要特征包括:建筑结构是以木构架为结构主体,即抬梁式木构架砖砌山墙、坡顶瓦面;平面主要特征为前堂后寝,中轴对称,内部天井,规整严谨,总体布局结合地形变化,前低后高,一般坐北朝南,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非常自然协调;外观主要特征为青墙灰瓦,稳重朴实,风火山墙,轻盈灵动。民居的装饰艺术形式主要是木雕、石雕、灰塑和彩绘;装饰部位主要在木构架、门、门簪、门槛、披水、柱础上;装饰题材主要分为动物类、植物类、图案和吉祥符号。
   湘南地区瑶族民居建筑的艺术特征传承了我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精髓,又具有自己独有的地域特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独特的文化历史价值和建筑创作价值,建议:
   ①采取有效手段对诸如保持建筑本身的传统布局、风貌和特色等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载体进行传承、保护。不仅要保护建筑本身,还应保护建筑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营造良好的古村风貌与环境。并加强经济建设,保持湘南瑶族民居的活力,实现瑶族民居的可持续发展。
   ②政府应进行科学规划,做好配套基础设施,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