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秃杉人工林生长规律及生产力研究
【6h】

秃杉人工林生长规律及生产力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秃杉特性

1.2.2 生长习性

1.2.3 自然地理分布

1.2.4 经济价值

1.3 秃杉的研究现状与综合评述

1.3.1 秃杉遗传育种研究

1.3.2 秃杉生物学特性及生态习性研究

1.3.3 秃杉栽培技术研究

1.3.4 秃杉林施肥技术与土壤肥力研究

1.3.5 秃杉生长规律研究

1.3.6 秃杉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 技术路线

2 调查地基本概况

2.1 调查地自然条件概况

2.1.4 森林资源

2.2 交通条件

2.3 技术人员条件

2.4 基地建设

3 材料与调查方法

3.1 样地设置与调查

3.2 样地概况

3.3 解析木测定

3.4 乔木层生物量的测定

3.5 凋落物层生物量的测定

3.6 林分生产力的测定

4 结果与分析

4.1 秃杉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

4.1.1 胸径生长过程分析

4.1.2 树高生长过程分析

4.1.3 材积生长过程分析

4.2 秃杉生长方程

4.2.1 生长方程拟合

4.2.2 秃杉胸径生长模型拟合

4.2.3 秃杉树高生长模型拟合

4.2.4 秃杉材积生长模型拟合

4.2.5 秃杉生长模型验证

4.3 秃杉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

4.3.1 秃杉人工林单株生物量及其分配

4.3.2 秃杉人工林林分生物量及其分配

4.3.3 秃杉人工林林分生产力

4.3.4 秃杉人工林生物量结构特征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秃杉是中国重点保护的珍稀树种,它材质优良,适应性强,生长速度迅速,是丘陵山地的重要的造林树种。因此,开展对秃杉人工林生长规律及生产力研究,将为喀斯特地区秃杉造林提供科学技术指导,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主要研究了37a生秃杉人工林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生长规律,秃杉人工林林分生物产量、生产力,研究结果如下:
  1.对湘西自治州森林生态站喀斯特地形37a生秃杉人工林生长规律的研究表明,37a生秃杉胸径、树高和材积的总生长量随着树龄的增加而增长。37a生时秃杉胸径、树高和材积的总生长量分别达到25.3cm、19.5m和0.3959m3。胸径的连年生长量的最大值0.98cm出现在15a;胸径的平均生长量在20a时达到最大值0.88cm。树高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10a;树高平均生长量则是在15a时达到最大值。秃杉材积总生长量在0a~5a这段时期生长缓慢,在5a以后,材积累积速度加快,并在15a~30a的这段时期进入了材积生长的速生期。秃杉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于35a相交,表明此时林分材积已经达到了数量成熟。将数量成熟的年龄定为主伐年龄,在经济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获得较多的木材。
  2.分别对秃杉胸径、树高、材积进行5种生长方程拟合,结果表明:胸径、材积生长模型以坎派兹模型最优,树高生长模型以考尔夫模型最优。三个生长模型拟合精度高,残差平方和小,能够用于自治州森林生态站喀斯特地区秃杉生长过程的预测中。
  3.湘西自治州森林生态站喀斯特地区37a生秃杉人工林的单株平均生物量可达289.59kg。其中地上部分的生物量高达259.96kg,占整株生物量的89.77%;地下部分总生物量生物量值为29.53kg,占整株生物量的10.23%。单株各个器官的生物量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顺序为:树干>树枝>树根>树叶>树皮。
  4.湘西自治州森林生态站喀斯特地区37a秃杉人工林林分总生物量为284.57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高达282.01t·hm-2,占林分总生物量99.1%,;而凋落物层生物量仅为2.56t·hm-2,占林分总生物量0.9%。乔木层生物量由树干生物量、树枝生物量、树叶生物量、树皮生物量以及树根生物量组成,它们分别占林分总生物量的62.15%、14.13%、7.17%、5.51%、10.14%。
  5.湘西自治州森林生态站喀斯特地区37a生秃杉人工林林分的生产力为7.62t·hm2·a-1。其中乔木层地上部分的生产力为6.84t·hm2·a-1,占林分生产力的89.77%;而地下部分的生产力仅有0.78t·hm2·a-1,占林分生产力的10.23%。秃杉各个器官的生产力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顺序为:树干>树枝>树根>树叶>树皮。树干生产力水平占林分总生产力水平的比例高,在60%以上,而树根、树叶生产力水平比较低,表明喀斯特地区37a生秃杉人工林已经成熟,可以进行主伐。
  6.湘西自治州森林生态站喀斯特地区37a生秃杉人工林的枝叶比(BNR)为1.41,枝叶指数(BNI)为0.17,光合器官与非光合器官比值(FC)为0.08,干材与地上部分生物量比值(STR)为0.73,冠根比(CRR)为6.01。与20a生时的秃杉人工林各项指标相比,37a秃杉人工林的枝叶比(BNR)比较高,干材与地上部分生物量比值(STR)比较高,而37a秃杉人工林的其它指标与20a的相差不大。

著录项

  • 作者

    孙昀;

  • 作者单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授予单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学科 林业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李志辉,吴际友;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杉木;
  • 关键词

    秃杉; 人工林; 生长规律; 生物产量; 生产力;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