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东天山铜金多金属成矿学及找矿系统工程学
【6h】

东天山铜金多金属成矿学及找矿系统工程学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0前言

0.1论文的选题

0.2研究领域的发展史和现状

0.2.1成矿学

0.2.2找矿系统工程学

0.3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0.3.1研究内容

0.3.2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0.4论文研究过程及主要工作量

0.5主要成果

本章所引用的内部资料:

1东天山大地构造格局、演化与成矿

1.1概述

1.2构造单元的划分

1.2.1东天山主要断裂构造

1.2.2构造单元的划分

1.3东天山主要构造单元地质特征及运动性质

1.3.1吐哈地块

1.3.2伊犁地块(西天山)及中天山带

1.3.3西南天山带

1.3.4塔里木北缘带

1.3.5北山裂陷带

1.4东天山板块构造运动演化特征

1.5构造与成矿

1.5.1大地构造与成矿

1.5.2不同型式的构造对成矿的控制

本章所引用的内部资料:

2区域地层

2.1概述

2.2地层分区

2.2.1天山地层区

2.2.2塔里木地层区(库鲁克塔格地层分区)

3岩浆岩与成矿

3.1岩浆岩的分布特征和分带

3.2侵入岩

3.2.1前震旦纪侵入岩

3.2.2加里东侵入岩

3.2.3海西期侵入岩

3.3火山岩

3.3.1哈尔力克火山岩

3.3.2觉罗塔格火山岩

3.3.3北山火山岩

3.4岩浆岩建造与成矿

3.4.1镁铁、超镁铁岩及其含矿性

3.4.2花岗岩与成矿

3.4.3火山岩与成矿

本章所引用的内部资料:

4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4.1区域地球物理场分布特征

4.1.1岩石物理性质概述

4.1.2深部重力异常莫霍面

4.1.3重力场分区

4.1.4磁场分区

4.1.5地壳、上地幔结构

4.2地球化学特征

4.2.0研究思路

4.2.1成矿的区域地球化学背景

4.2.2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本章所引用的内部资料:

5东天山区域成矿学特征

5.1区域矿产概述

5.2成矿系统

5.2.1概述

5.2.2东天山成矿系列和成矿系统研究概述

5.2.3成矿系统的类型划分

5.3成矿单元的划分

5.4主要成矿带特征

5.4.1东天山成矿区带

5.4.2库鲁克塔格铜镍金铅锌成矿带

5.4.3北山-双鹰山金铜镍成矿带

5.5东天山成矿带东西分区特征

本章所引用的内部资料:

6东天山铜金多金属成矿系统分析

6.1镁铁-超镁铁岩类成矿系统

6.1.1镁铁-超镁铁岩类成矿系统分类

6.1.2铜镍成矿亚系统(黄山式)概述

6.1.3铜镍成矿亚系统(黄山式)

6.2斑岩热液成矿系统

6.2.1斑岩型铜矿综述

6.2.2斑岩热液成矿系统分类

6.2.3斑岩型铜多金属矿成矿亚系统

6.3与火山作用有关的铜矿成矿系统

6.3.1喷流沉积成矿系统

6.3.2火山热液成矿系统

6.4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矽卡岩型铜矿床系统

6.5铜多金属成矿系统之间的关系

6.6东天山金成矿系统

6.6.1东天山金矿床概述

6.6.2东天山金成矿系统

本章所引用的内部资料:

7东天山找矿系统工程学

7.1找矿系统工程学概述

7.1.1问题的提出

7.1.2找矿系统工程学概念

7.1.3找矿系统工程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和意义

7.1.4找矿系统工程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7.1.5找矿成功的要素和途径

7.2找矿模型

7.2.1找矿模型概述

7.2.2找矿模型综述

7.2.3典型铜金矿床找矿模型及标志

7.3现代矿体探测学综述

7.3.1区域勘查方法研究新进展

7.3.2隐伏矿勘查新技术、新方法

7.4东天山区域景观地球化学特征及勘查地球化学方法

7.4.1新疆区域化探勘查方法技术

7.4.2东天山戈壁覆盖区景观地球化学特征及勘查地球化学方法

7.4.3水系沉积物异常的快速查证方法

7.4.4东天山化探异常源快速追踪方法系统

本章所引用的内部资料:

8重点成矿(区)带研究

8.0原理和方法

8.1卡拉塔格-土屋-沁城铜钼金成矿带

8.1.1卡拉塔格铜金矿成矿的地质环境

8.1.2卡拉塔格斑岩型铜(金)矿点地质特征

8.1.3针绿矾的特征及其意义

8.1.4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8.1.5流体包裹体特征

8.1.6矿床类型与找矿前景

8.2康古尔-黄山-镜儿泉铜镍金成矿带

8.2.1成矿地质背景

8.2.2与康古尔金矿带的成矿环境对比

8.2.3本区现有金矿化类型评析

8.2.4新发现及新认识

8.3阿齐山-雅满苏-沙泉子铁铜金成矿带

8.3.1地质概况

8.3.2成矿的地质环境分析

8.3.3 371-西北坡铜金矿区

8.3.4沙泉子沙北铜矿床

8.3.5景峡铜异常区

8.3.6野马山——野马泉铁铜铅锌金银成矿区

9主要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9.1主要成果

9.1.1区域地质研究的主要成果

9.1.2区域成矿学和找矿系统工程学方面研究的主要成果

9.1.3重点成矿带的找矿和研究成果

9.2存在的问题

9.3几点启示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版图

攻博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该文以东天山(东经88°以东的天山部分)为研究范围,以铜金多金属成矿学及找矿系统工程学为研究方向,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两次进疆先后对卡拉塔格-土屋-沁城铜钼金成矿带的卡拉塔格;康古尔-黄山-镜儿泉铜镍金成矿带中的翠岭金异常区和阿齐山-雅满苏-沙泉子铁铜金成矿带的371铜矿点、西北坡铜矿点、17金矿点、9562金矿点、188铜矿点、279金矿点、雅北异常和雅满苏铁矿、景峡、沙泉子和野马山-野马泉综合异常区进行了野外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室内鉴定测试,综合整理,数据处理,图件编制等工作,在区域成矿的地质背景、地球物理场和地球化学特征;成矿系统和成矿区带划分;铜金多金属成矿系统分析(含典型矿床研究);找矿系统工程学的理论、铜金典型矿床的找矿模型及标志、现代矿体探测学、东天山区域景观地球化学特征及勘查地球化学方法、化探异常源快速追踪方法系统;以及综合运用区域成矿学及找矿系统工程学理论、方法在重点成矿带的找矿和研究工作等方面取得了的新进展、新成果和新突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