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两种铝电解用惰性阳极模型的设计与制备
【6h】

两种铝电解用惰性阳极模型的设计与制备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第一章诸论

1.1概述

1.2惰性阳极的基本要求和研究进展

1.2.1金属氧化物陶瓷

1.2.2金属陶瓷

1.2.3合金阳极

1.3惰性阳极的基本科学问题与研究思路

1.4功能梯度材料

1.4.1功能梯度材料的概念

1.4.2功能梯度材料的研究

1.5本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二维梯度电极模型的表面热应力缓和设计

2.1引言

2.2电极模型的表面热应力缓和设计

2.3计算结果与分析

2.3.1梯度层数n对热应力分布的影响

2.3.2成分指数p值对热应力分布的影响

2.3.3角度θ值对热应力分布的影响

2.3.4 n=9,p=0.2,θ=45°时整个阳极模型的热应力分布

2.4结论

第三章NiFe2O4/Cu体系梯度电极模型的制备

3.1引言

3.2实验

3.3结果与讨论

3.3.1烧结气氛的影响

3.3.2烧结温度、时间的影响

3.3.3空心环状梯度模型

3.4结论

第四章简化梯度惰性阳极模型的设计与制备

4.1引言

4.2简化梯度电极模型的设计

4.3简化梯度阳极

4.4结果与讨论

4.4.1热应力计算结果

4.4.2样品分析

4.5结论

第五章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展开▼

摘要

现在电解铝生产过程中采用碳素材料作为电解阳极,存在着电能消耗高,优质碳消耗大,电解过程中会排放出CO<,2>及大量致癌性碳氟化合物CF<,n>等有害气体产生环境污染,效率低,生产不稳定等问题.因此国内外大力开展惰性阳极的研究以取代碳素材料阳极,来解决碳素材料阳极所存在的问题.本文着重进行两种惰性阳极模型的设计和制备研究,选取NiFe<,2>O<,4>/Cu金属陶瓷体系作为制备惰性阳极的主要材料,使之兼备陶瓷良好的耐腐蚀、抗氧化性能和金属良好的导电、抗热震、可焊接性能.首先设计出一种二维梯度阳极模型并着重对其进行了表面热应力缓和设计,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得到了优化设计参数(梯度层数n=9,成分指数p=0.2,锥角θ=45°),但模型电极的局部区域存在着数值范围很大的热应力,分析认为高温下该区域易产生开裂.为验证计算结果的真实性,采用离心沉降方法制取坯料、气氛烧结致密化的工艺路线制备出一种环状梯度样品,并证实了理论设计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吻合.针对第一种二维梯度阳极模型存在的缺陷进行改进,设计了一种简化的梯度阳极模型,整个模型由外部杯状结构(NiFe<,2>O<,4>+Ni)、芯杆(1Crl2WMoV合金钢)、中间填充层(NiFe<,2>O<,4>+Cu)三部分组成,由于这三部分的热膨胀系数、弹性模量等物性参数是呈梯度缓慢过渡的,因此可以把这个模型看成是广义的梯度模型.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了在工作温度下整个模型的热应力分布,结果表明,杯状部位的热应力值较第一种模型有大幅度的降低,但是杯壁/填充层之间的界面受力状态不利于两者的结合.采用分步烧结结合整体热压的工艺制备出阳极表面无裂纹的杯状阳极样品,但是中间填充层与杯壁之间存在局部裂纹,这表明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是相符合的,需要采取在杯壁内侧化学镀Ni的手段,通过Ni与填充层中的Cu形成固溶体方式来加强界面的冶金结合,以提高中间填充层与杯壁的结合强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