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塔中地区石炭系—上泥盆统沉积、储层特征及非构造圈闭研究
【6h】

塔中地区石炭系—上泥盆统沉积、储层特征及非构造圈闭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区域构造

第三章区域地层

第四章石炭系和上泥盆统层序地层学

第五章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第六章塔中地区石炭系碳酸盐岩成岩作用

第七章石炭系—上泥盆统成岩层序地层学研究

第八章石炭系—上泥盆统储层研究

第九章石炭系—上泥盆统非构造圈闭及有利区块预测

第十章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版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展开▼

摘要

塔中地区油气资源丰富,具有生油层系多、储集层系多的特点。目前已在塔中低凸起带及其北缘发现了工业油气藏,因此,该地区是今后油气勘探的重点。但目前中石化在该区勘探、研究程度比较低,需要对该区前人所做的工作及基本石油地质条件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科学的总结,力争在该区油气勘探上有新的突破,进而提出下步勘探的有利区块。 本文在对区域地质背景和区域层序发育特点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以层序地层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综合岩芯、测井和地震资料对研究区目的层段进行了测井一地震结合的层序地层划分和对比,并对层序地层格架、沉积相、岩相古地理特征、成岩作用以及储层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目的层段有利勘探区块优选做出了客观评价。本文主要取得如下认识: 通过钻、测井资料、地震追踪和单井沉积相分析,在区内共划分出6个标准的三级层序,其中东河砂岩1个,石炭系划分出了5个,并总结出区内层序地层格架模式。 通过对东河砂岩地震反射特征的归纳总结,结合钻井分层,对东河砂岩的边界进行新的圈定,并识别出新的东河砂岩可能存在的区块。 通过对研究区内储集砂体展布特征的研究,结合已建立的层序地层格架,区内主要的储集砂体明显地受层序格架的控制,高位体系域中砂体发育、分布广,海侵体系域中砂体不发育。东河砂岩与石炭系层序中主要的储集砂体分布在高位体系域中。 根据岩石薄片、铸体薄片的观察和扫描电镜及阴极发光等分析实验结果,区内碎屑岩系主要的成岩作用有压实(压溶)作用、自生矿物的胶结、交代和充填作用及溶蚀作用等。成岩作用阶段主要还处于早成岩B期一晚成岩B期。主要的储集空间是粒间孔隙,以次生溶孔为主,原生孔次之。 通过对区内沉积、储层、成岩作用的综合研究,总结出影响碎屑岩储集物性的因素有:①受沉积环境控制的原始沉积物质的影响;②受控于层序地层格架的影响;③碳酸盐含量对储集物性的影响;④成岩作用对储集物性的影响;⑤构造运动对储集物性的影响。 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主要有胶结作用、准同生白云石化作用、溶 解作用、压实一压溶作用、膏盐化及去膏盐化作用,其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的溶蚀孔。 通过成岩层序的研究,建立了东河砂岩及生屑灰岩的成岩层序模式,指出在层序顶底边界,由于接受一个较长时期的侵蚀、大气淡水的淋滤与溶解作用,储集物性有良好的改造作用。 通过储层的综合研究表明,研究区砂泥岩段储集物性最好,东河砂岩段次之,含砾砂岩段与生屑灰岩段较差,这主要由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决定。其中砂泥岩段主要为Ⅱ类储层,东河砂岩段一般为Ⅱ~Ⅲ类储层,含砾砂岩段主要为Ⅲ类储层,生屑灰岩段主要为Ⅲ类储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