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胆囊良恶性病变组织中DNA损伤修复蛋白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6h】

胆囊良恶性病变组织中DNA损伤修复蛋白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词

声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标本分组及其临床病理资料

2主要试剂

3方法

4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DNA损伤修复蛋白在胆囊良恶性病变中表达情况

2 DNA损伤修复蛋白表达与胆囊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3 ERCC1和MGMT表达与胆囊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4 hMLH1和hMSH2表达与胆囊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附图

讨论

1 ERCC1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2 MGMT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3 hMLH1和hMSH2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hMLH1,hMSH2,ERCC1和MGMT与肿瘤的关系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目的: 研究胆囊腺癌、癌旁组织,腺瘤性息肉和慢性胆囊炎组织中4种DNA损伤修复蛋白(ERCC1,MGMT,hMSH2,hMLH1)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方法: 108例胆囊腺癌、46例癌旁组织、15例腺瘤性息肉和35例慢性胆囊炎手术切除标本常规作石蜡包埋切片,ERCC1,MGMT,hMSH2,和hMLH1染色方法均为EnVisionTM免疫组化法。 结果: 1、胆囊腺癌ERCC1、MGMT,hMSH2和hMLH1表达阳性率(48.2%,57.4%,50.0%,49.1%)及其评分(2.4±1.3,2.54±1.8,2.2±1.9,2.2±1.8)均明显地低于癌旁组织(阳性率:87.0%,87.0%,84.8%,87.0%;评分:4.6±1.1,4.5±1.2,3.9±1.3,4.2±1.2)、腺瘤性息肉(阳性率:86.7%,86.7%,80.0%,86.7%;评分:4.8±1.2,4.6±1.1,3.7±1.3,4.0±1.1)及慢性胆囊炎组织(阳性率:94.3%,94.3%,88.6%,88.6%;评分:5.2±1.0,4.8±0.9,4.1±1.1,3.9±1.1),均有显著或高度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不同类型良性病变中4种DNA损伤修复蛋白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 2、ERCC1、MGMT,hMSH2和(或)hMLH1表达阴性的良性病变胆囊上皮均呈中至重度不典型增生的病理形态学表现。 3、腺瘤癌变或高分化腺癌、肿块最大径<2cm,无淋巴结转移及未侵犯周围组织的病例ERCC1、MGMT,hMSH2和hMLH1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均明显地高于低分化腺癌、肿块最大径≥2、淋巴结转移及侵犯周围组织病例(P<0.05或P<0.01);4种DNA损伤修复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及有无胆囊结石均无明显关系(P>0.05)。 结论: 4种DNA损伤修复蛋白表达水平均为反映胆囊腺癌发生、进展、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标记物,检测其表达水平对指导胆囊癌临床化疗可能有重要临床价值;检测胆囊良性病变4种DNA损伤修复蛋白表达水平对预防和早期发现胆囊癌可能有一定临床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