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和传统开放前路手术治疗胸椎结核的比较研究
【6h】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和传统开放前路手术治疗胸椎结核的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词

声明

前言

第一章对象与方法

1.1病例来源及临床资料

1.2手术方法

1.3术后处理

1.4随访

1.5评价内容

1.6统计分析

第二章结果

2.1围手术期

2.2并发症

2.3上肢功能

2.4神经功能

2.5影像学

2.6临床疗效

2.7肺功能

第三章讨论

第四章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胸椎结核的外科治疗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评价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和传统开放前路手术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5月~2005年5月胸椎结核手术110例。A组58例,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技术,男35例,女23例。年龄19-63岁,平均年龄39.2±4.1岁。病变节段累及T4-12,38例伴脊髓神经损害,术前融合节段后凸角平均29.2±4.5°(18°-42°)。B组52例,行传统前路开放手术,男28例,女24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37.6±4.5岁.病变节段累及T4-12。33例伴脊髓神经损害,术前融合节段后凸角平均30.3±1.5°(19°-45°)。所有的病人均进行2年以上的随访。使用VAS疼痛评分法对患者术前和术后胸背疼痛程度进行评估。使用SUK标准对术前术后的正侧位片及Bending位片进行融合的评估。使用Frankel分级对神经功能进行评估。运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比较两组病人的围手术期参数,并发症,神经功能,肺功能,术后上肢功能,胸背痛VAS评分,临床优良率,复发率,影像学参数。 结果:胸腔镜小切口组平均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胸痛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开放组,经统计学检验有差异,P<0.05;平均手术时间和临床优良率以及拔管时间两组间无差别,P>0.05;两组之间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2年随访融合节段后凸角矫正度的比较,统计学检验无差别,P>0.05;两组的组内后凸角矫正度术前与术后比较,统计学有差异,P<0.01;A组(38例)和B组(33例)神经系统受累者术后均获不同程度改善。A组术后并发症18例,发生率31%;B组术后并发症27例,发生率51.9%,统计学有差异,P<0.05;两组经术后2年随访,无复发、内固定失败和矫正度明显丢失,且均植骨融合。在手术切口美观以及住院时间的比较,胸腔镜组优势明显。胸背痛缓解两组均很理想,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胸椎结核前路重建手术,可以在获得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同疗效的同时,减少创伤、出血和胸腔引流量和胸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可以减轻术后近期术侧上肢功能障碍,临床应用是比较安全和有效的。

著录项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