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口腔重症病人营养代谢的临床观察
【6h】

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口腔重症病人营养代谢的临床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写注解

声明

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研究对象和方法

2.1实验对象的选取

2.2实验对象的分组

2.3实验材料与仪器

2.3.1主要实验试剂

2.3.2主要实验仪器

2.4实验方法和观察指标

2.4.1营养支持治疗方案

2.4.2实验方法

2.4.3测定指标及观测时间

2.4.4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2.4.5标本的实验室检测

2.4.6统计学处理方法

第三章实验结果

3.1一般情况及常见并发症的比较

3.2体质量、MAC及TSF

3.3血清蛋白水平

3.3.1血清ALB水平

3.3.2血清PA水平

3.3.3血清Hb水平

3.4营养支持费用

第四章讨论

第五章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营养支持在口腔恶性肿瘤患者根治术后的应用

附表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对于口腔重症病人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两种支持治疗对患者营养代谢状况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方法:根据病情,将知情同意的口腔重症病人选择40例,随机分为2组:早期肠内营养组(EN组,20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20例);按照病人的个体情况给予热量支持,即按照Harris-Benedict公式计算出基础需要量后,再通过临床校正因素进行校正后给予,按照每个患者理论需要的热量选择合适的营养制剂和营养支持途径于术后连续支持治疗7天。两组病人分别于术前、术后第7天测定体质量(kg)、肱三头肌皮皱厚度(TSF)、上臂周径(MAC)、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血糖、肝肾功能,同时记录每日EN、PN的营养治疗费用和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两组病人术后测定的体质量均较术前降低,但两组之间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TSF和MAC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2、术后第7天测得的两组病人的ALB值与术前比较均无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的血清ALB值无差异性(P>0.05);EN组术后第7天中血清PA的水平较术前没有降低反而升高,PN组术后测得的PA水平与术前相比较明显降低,两组术后PA水平比较,EN组明显优于PN组(P<0.01):EN组术后第7天Hb水平与术前比较没有减少,而PN组术后Hb水平较术前有所减少(P<0.05),且两组术后的Hb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 3、两组术后均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和严重的并发症,肠内营养组的每日营养治疗费用较肠外营养组明显要低(P<0.01)。 结论: 1、对于口腔恶性肿瘤根治术后的危重病例,EN能够促进患者术后体质量、营养状况的恢复,达到PN同样的效果,甚至更优。 2、对于口腔恶性肿瘤根治术后的病人,术后行EN可以减少高血糖、术后感染、肠源性感染等并发症。 3、EN的费用低廉,操作简单,风险很低,易于被患者和护理工作人员接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