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全内镜脊柱系统经椎板间入路治疗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解剖及临床研究
【6h】

全内镜脊柱系统经椎板间入路治疗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解剖及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全内镜脊柱系统经椎板间入路(FEIL)手术的解剖学研究

1.1 解剖学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结论

第二章 完全内镜下经椎板间后入路手术治疗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2.1 临床资料

2.2 手术方法

2.3 结果

2.4 统计学分析

2.5 讨论

2.6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在下腰椎尤以L5/S1为例,由于骨盆阻挡侧路椎间盘镜手术难于开展,近年来国外出现FEIL手术治疗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目前国内尚无该技术的相关报道,本研究探讨FEIL途径相关的解剖学测量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解剖16具成年人腰椎标本,测量L3/4,L4/5,L5/S1椎板间隙宽度,面积,棘突下缘点到下位椎板上缘的距离,椎板长度,椎板下缘厚度等,在尸体上进行工作通道模拟试验。临床组收集我科自2008年9月~2009年2月间应用FE技术经后路椎板间入路的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15岁~51岁,平均32岁。均为单节段病变:18例位于L5/S1,2例为L4/5。平均病程3.9个月,均合并不同程度腰痛和单侧坐骨神经痛。所有患者术前由核磁共振检查证实,侧方型13例,旁中央型5例,游离型2例。研究参数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及疗效,并统计学分析所有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VAS腿痛和Oswestry腰痛评分。
  结果:解剖组:棘突下缘点到下位椎板上缘的距离:L3:6.34±2.06mm,L4:7.54±1.15mm,L5:6.81±0.33mm,棘突下缘点水平正下方即为椎板间隙,棘突下缘点可作为椎间隙定位的体表标志。椎板间隙的宽度:L3/4:20.65±2.97mm,L4/5:21.27±3.63mm,L5/S1:26.64±4.33mm,椎板间隙的面积:L3/4:218.06±11.43mm~2,L4/5:244.38±7.56mm~2,L5/S1:280.75±6.18mm~2,由L3至L5椎板间隙的宽度和面积逐渐增加,直径7.9mm工作通道均可完全置入双侧L3/4,L4/5,L5/S1椎板间隙,椎板长度:L3:24.41±0.89mm,L4:21.42±1.48mm,L5:20.20±1.22mm,椎板下缘厚度:L3:9.90±2.06mm,L4:7.30±0.98mm,L5:6.18±0.72mm,从L3至L5椎板长度逐渐减小,椎板下缘的厚度亦变薄。在L3/4,L4/5和L5/S1平面以双侧下关节突中点的连线为水平线,在由关节突中点做垂线构成平面象限中,右侧神经根经硬膜囊发出后多位于该平面的第Ⅲ和第Ⅳ象限,左侧神经根经硬膜囊发出后多位于该平面的第Ⅰ和第Ⅱ象限。工作通道模拟试验中,右侧置入7.9mm工作管道位于该平面第Ⅲ和第Ⅳ象限内,左侧置入7.9mm工作管道位于该平面第Ⅰ和第Ⅱ象限内,工作通道能达到神经根行程。临床组:20例病人均由MRI证实为单节段病变18例位于L5/S1,2例为L4/5,病程3-5个月,平均病程3.9个月,3例转为开放小切口(黄韧带显露不清2例、暴露神经根困难1例),2例出现硬膜小裂口,无定位错误、术后出血及神经根损伤并发症。住院时间3~10d,平均7d。伤口一期愈合,19例患者出院时术后下肢痛消失,1例得到减轻。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5.8(3~9)个月未见复发,10%(2/20人)患者诉偶有腿痛或轻度麻木感,对比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VAS腿痛和Oswestry量表腰痛评分结果:术前与术后3月VAS腿痛评分、Oswestry腰痛评分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术后3月与末次随访时VAS腿痛评分、Oswestry腰痛评分无差别。(P>0.05)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结论:据解剖学测量数据分析:L3/4,L4/5,L5/S1椎板间隙可行FEIL手术;临床组L4/5,L5/S1间隙应用全内镜脊柱系统经椎板间入路治疗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但初期开展存在陡峭的学习曲线,远期结果有待深入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