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HIF-1α、CEUS与新生血管关系的研究
【6h】

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HIF-1α、CEUS与新生血管关系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中英文对照表

声明

前 言

第一章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第二章结果

2.1 模型制备结果

2.2 超声造影结果

2.3 免疫组化结果

2.4 血脂结果

2.5 附图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缺氧诱导因子-1α、新生血管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的研究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展开▼

摘要

目的:本课题通过建立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来探讨早期斑块内HIF-1α与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研究超声造影能否准确检测早期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的变化。 方法:采取高脂饮食联合硅橡胶圈干预建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将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成4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高脂饮食组)、C组(高脂饮食联合硅橡胶圈干预14天组)、D组(高脂饮食联合硅橡胶圈干预28天组),造模后A、B组喂养28天。在造模后第14天通过超声检查来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造模是否成功。造模后第14天、第28天行超声造影来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通过时间--强度曲线得出斑块内的造影剂峰值强度(PI)并进行分析,同时对斑块内PI和CD31做相关性分析。通过免疫组化检测斑块内CD31、HIF-1α、VEGF、α-Actin、RAM-11的表达,并进行组间比较及相关性分析。 结果: 1.C、D组在第14天超声检查见颈动脉粥样硬化并斑块形成,造模成功率100.0%;A、B组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2.C、D组在第14天超声造影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已有新生血管形成;D组第14天、第28天超声造影峰值强度具有显著差异性,第28天时造影剂峰值强度明显增强。 3.C、D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HIF-1α、VEGF、RAM-11、α-Actin,CD31的平均光密度值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D组各指标表达增强。 4.C、D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HIF-1α分别与VEGF、RAM-11、α-Actin、CD31表达呈高度正相关;PI与CD31表达亦呈高度正相关。 结论: 1.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演变过程中,早期斑块内即有新生血管形成,随着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增加; 2.超声造影能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及其变化; 3.HIF-1α在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中促进新生血管形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