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6h】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文献综述

1.2.1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历史背景

1.2.2 对国内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研究综述

1.2.3 对国外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研究综述

1.3 选题依据

1.4 研究任务

1.5 研究意义

1.6 研究思路

1.6.1 基础部分

1.6.2 提出问题

1.6.3 分析问题

1.6.4 解决问题

第二章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逻辑分析法

第三章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3.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3.1.1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3.1.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3.1.3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核心

3.2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3.2.1 高校高水平田径动动队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3.2.2 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第四章 影响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可持续发展因素的分析

4.1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的理论目标定位

4.2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实际培养目标

4.3 因素分析

4.3.1 管理体制因素

4.3.2 竞赛制度

4.3.3 学校领导重视程度

4.3.4 社会对普通高校的认可程度

4.3.5 教练员因素

4.3.6 运动员学习与训练因素

4.3.7 就业因素

4.3.8 办队模式及培养体系

4.3.9 办队保障因素

4.3.10 需求因素

4.3.11 高校环境因素

第五章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5.1 全面理解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

5.2 教育主管部门制定高校田径运动队发展战略规划

5.3 管理体制因素对策

5.4 竞赛制度对策

5.5 提高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

5.6 致力于“大学品牌建设”

5.7 提高教练员业务水平的对策

5.8 “学、训”矛盾对策

5.9 就业出路对策

5.10 培养模式对策

5.11 经费筹集对策

5.12 建立健全具体可行的鼓励及奖励措施

5.12.1 建立健全田径运动员学业成绩与竞赛成绩挂钩的措施

5.12.2 建立健全田径运动员保送读研措施

5.12.3 建立健全田径运动员奖励措施

5.12.4 建立健全田径教练员奖励措施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新时期,我国普通高校建设高水平田径运动队是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体育和教育部门对普通高校竞技体育的要求。田径是我国普通高校重点开设的竞技体育项目。在我国普通高校开展高水平田径运动队有着长远而现实的意义,它主要利用高校的综合优势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奥运战略体育后备人才。建设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是探索中国竞技体育、构筑新的培养模式及造就素质全面的新一代体育人才的新途径。普通高校办高水平田径运动队已经成为我国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
   论文主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入手来分析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发展中的滞留问题。美国成功建设高校竞技体育的经验告诉我们,我国高校培养出的大学生田径运动员不仅是国家竞技体育人才的一部分,而从长远利益出发,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更应该是国家竞技体育成长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对在教育部注册的设有高水平田径项目的24所普通高校的田径教练员及26所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本文认为:现阶段,影响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一、管理体制;二、竞赛制度;三、教练员因素;四、运动员学习与训练矛盾因素;五、办队保障因素;六、社会认可程度;七、运动员就业因素;八、高校领导重视程度;
   并得出了以下重要结论:
   1、在影响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可持续发展的诸因素中重点强调“以人为本”,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当前的发展要不危及当代及以后的生存与发展为代价,强调高校高水平体育人才的可持续利用。
   2、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应将目标定位在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
   3、清华大学“一条龙”培养模式使田径个别项目(短跑)冲出国门走向了世界,这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在目前大多数普通高校硬、软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应根据本身已有条件集中优势人力、财力在田径部分项目上,以取得突破。
   4、为进一步完善竞赛制度:可尝试增加以下赛事:
   ●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与中国青年田径锦标赛相结合;
   ●由大学生体育协会组成一支高校运动代表队参加全国运动会;
   5、进一步完善运动员管理制度,建立运动员自我管理制度。如建立运动员党团支部、建立运动员自我评价系统等,有利于大学生运动员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和比赛能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