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青海省大柴旦红灯沟地区滩间山群地层综合研究
【6h】

青海省大柴旦红灯沟地区滩间山群地层综合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论文以红灯沟地区区域成矿背景、研究区的前人工作资料和红灯沟矿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在实测地层剖面的基础上,应用岩石学、地球化学理论和方法,开展变质岩原岩恢复工作,建立含矿地层层序,探讨硅质岩的成因,并分析地层的沉积相和古地理。
   在对矿区地层剖面实测和室内薄片鉴定的基础上,认为红灯沟矿区区主要有7种岩石类型;通过对变质岩岩石化学全分析,利用变质岩原岩恢复方法,认为本区变质地层的原岩是一套火山-沉积岩系,以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为主体,含有火山物质。
   地层全岩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的变化范围分别是17.404~17.758、15.528~16.158、37.278~38.467,μ值介于9.43~10.74之间,Th/U比值介于3.65~4.19之间。根据Pb同位素特征及206Pb/204Pb-207Pb/204Pb关系图,显示红灯沟矿区地层铅可能主要来源于下地壳物质。
   地层中的硅质岩主要呈孤立的透镜体存在,空间上成带出现,局部可见硅质岩的夹层及透镜体,其中可见鲜红色团块被暗红色石英包围的现象。通过硅质岩中Mn、Ti和稀土元素特征分析,认为红灯沟硅质岩是属于热水沉积成因,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岛弧及弧后的火山沉积盆地中,与中基性火山活动密切相关,受同生断裂带的控制,具有浅水洼地环境特点。
   通过对沉积环境、沉积相及盆地古地理演化等分析,首次提出其沉积环境是陆源、内源和火山来源三者混杂,水深和水动力条件多变,构造条件较动荡的滨浅海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红灯沟矿区滩间山群火山-沉积地层的沉积相模式。
   红灯沟矿区地层中Cu、Au平均含量分别为74.97×10-6和4.62×10-9。二者同步增高,有共同来源的特点。因子分析未发现与Au和Cu的升高有明显相关的其它元素特征,说明Au和Cu的矿化作用并非由地层本身提供物质来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