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状患者中西医结合社区干预效果研究
【6h】

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状患者中西医结合社区干预效果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1)了解北京市社区2型糖尿病(T2 DM)患者中抑郁症状的发生率;
   (2)探讨T2 DM患者发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
   (3)探讨T2 DM伴抑郁症状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4)评价中医疗法(健身气功·八段锦、耳穴贴压法及中医食疗法)结合社区护理干预对于减轻T2 DM伴抑郁症状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GHbAlc)、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体质指数(BMI)的效果。方法:
   (1)横断面调查:2009年6月~9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朝阳区、东城区内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对所抽样社区卫生服务站所辖社区内T2 DM患者进行调查。对符合纳入标准的667例T2 DM患者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自行设计)、抑郁自评量表(SDS)、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特异性量表(DMQLS)、社会支持量表(SSRS)进行调查,同时使用体重秤、身高测量仪测量身高、体重以计算BMI值,并使用强生血糖仪(稳步型)测量空腹(全血)血糖(FBG)。运用x2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进行T2 DM伴抑郁症状患者与T2 DM无抑郁症状患者间一般情况及生活质量比较;运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T2 DM患者发生抑郁的影响因素及其OR值;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T2 DM伴抑郁症状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2)中西医结合社区干预:采取随机、对照、单盲法的研究设计,干预时间共12周。随机抽取130例T2 DM伴抑郁症状患者,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后,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其中中西医结合组43例、社区护理组44例、基础治疗组43例。中西医结合组在社区医院门诊就医的基础上接受中医疗法及社区护理,中医疗法包括规律练习健身气功·八段锦,耳穴贴压法,以及中医食疗法指导,社区护理措施包括定期健康教育及心理指导(电话访视);社区护理组在社区医院门诊就医的基础上接受社区护理,社区护理措施包括定期健康教育及心理指导(电话访视),基础治疗组在社区医院门诊就医。在入组时、第6周、第12周采用SDS及DMQLS对三组患者的抑郁症状、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测量BMI,并抽取患者静脉血检测FPG、ISI,在入组时及第12周检测三组患者的GHbAlc。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法以分析三组在3个不同时间点各指标的差别,并绘制三组各评价指标变化趋势图。
   结果:
   (1)667例社区T2 DM患者中,筛查出抑郁症状者295例,本组T2 DM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率为44.20%。
   (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并发症、SSRS、SSRS客观支持维度、SSRS主观支持维度、SSRS支持利用度维度是T2 DM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的影响因素,其OR值分别为1.679,0.585,0.751,0.728,0.663。其中并发症为危险因素,社会支持为保护因素。
   (3)SDS总分与DMQLS总分呈负相关,r=-0.469,P=0.000。T2 DM伴抑郁症状患者与T2 DM无抑郁症状患者生活质量比较,结果显示T2 DM伴抑郁症状患者DMQLS总分及五个维度得分明显低于T2 DM无抑郁症状患者(P<0.001)。
   (4)对295例T2 DM伴抑郁症状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5个变量进入总体生活质量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即有无并发症、月收入、SDS总分、治疗方法、SSRS主观支持维度;R2=23.6%。有无并发症、SDS总分、月收入均进入DMQLS五个维度的多元逐步回归模型。
   (5)中西医结合社区干预可减轻T2 DM伴抑郁症状患者的抑郁症状:第6周,中西医结合组SDS总分低于基础治疗组同期均值(54.27±9.42 v.s.59.90±8.63,P<0.05),第12周,中西医结合组SDS总分低于社区护理组及基础治疗组同期均值(51.71±9.57 v.s.55.88±9.38,51.71±9.57 v.s.60.69±8.35,P<0.05)。
   (6)中西医结合社区干预可全面提高T2 DM伴抑郁症状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在生理维度、心理维度及满意度维度方面:干预期间,中西医结合组DMQLS总分及其五个维度得分逐渐上升;第12周,中西医结合组DMQLS总分高于社区护理组(370.67±40.41 v.s.355.09±26.18,P<0.05)及基础治疗组(370.67±40.41 v.s.330.72±39.54,P<0.05);第12周,中西医结合组的DMQLS生理维度得分高于基础治疗组(69.58±11.46 v.s.64.60±8.59,P<0.05),社区护理组与基础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12周,中西医结合组DMQLS心理维度得分高于社区护理组及基础治疗组(71.05±7.66 v.s.67.20±7.65,71.05±7.66 v.s.60.67±9.93,P值均<0.05);第6周,中西医结合组DMQLS满意度维度得分高于社区护理组及基础治疗组(58.40±10.18 v.s.54.82±6.86,58.40±10.18v.s.50.86±7.47,P值均<0.05),第12周,中西医结合组满意度维度得分高于基础治疗组(60.91±9.75 v.s.53.30±7.86,P<0.05)。
   (7)中西医结合社区干预可改善T2 DM伴抑郁症状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第6周及第12周,中西医结合组FPG均低于基础治疗组(6.06±2.28 v.s.7.23±2.82,6.45±1.80 v.s.7.67±2.54,P值均<0.05);第12周,中西医结合组GHbAlc均值低于基础治疗组(6.86±1.13 v.s.7.79±2.63,P<0.05)。
   (8)在3个时间点上三组组间ISI、BMI两两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本组北京市社区T2 DM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率较高;并发症、社会支持及其主观支持维度、客观支持维度、支持利用度维度是T2 DM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的影响因素,其中并发症为危险因素,社会支持为保护因素。社区护士应定期对社区中T2 DM患者进行抑郁筛查,特别关注T2 DM患者中存在并发症者这类发生抑郁的高危人群,以及时发现伴有抑郁的患者,同时在应加强T2 DM患者的社会支持,从而降低患者发生抑郁的风险。
   (2)抑郁症状与生活质量存在相关性,T2 DM伴抑郁症状患者生活质量差于T2 DM无抑郁症状患者。
   (3)有无并发症、月收入、抑郁症状、治疗方法、主观支持是T2 DM伴抑郁症状患者总体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而且有无并发症、SDS总分、月收入对生活质量五个维度均有影响。
   (4)中西医结合社区干预可减轻T2 DM伴抑郁症状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尤其是在患者生理维度、心理维度及满意度维度方面,并可使T2 DM伴抑郁症状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本研究所采用的健身气功·八段锦、耳穴贴压法、中医食疗法等中医非药物疗法操作方便,副作用少,医疗成本低,患者经济负担轻,可行性好,建议对于T2 DM伴抑郁症状患者采取此类中医疗法与社区护理相结合的干预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