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新技术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6h】

高新技术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突破性技术创新理论研究

1.3.2 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要素与能力体系的研究

1.3.3 知识管理应用于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

1.3.4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目的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假设提出与理论模型构建

2.1 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2.1.1 突破性创新的概念界定

2.1.2 突破性创新能力的概念

2.2 突破性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分析

2.3 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

2.3.1 中介变量提出

2.3.2 研究假设提出

2.3.3 理论模型构建

第三章 变量测量与调查设计

3.1 调查问卷设计过程

3.2 变量测量

3.2.1 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维度测量

3.2.2 中介维度测量

3.2.3 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维度测量

3.3 调查问卷数据获取与描述

3.3.1 调查问卷发放与回收

2.3.2 样本企业总体特征描述

第四章 实证分析与假设检验

4.1 正态分布检验

4.2 信度分析

4.3 数据样本效度分析

4.3.1 影响因素效度分析

4.3.2 中介变量效度分析

4.3.3 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效度分析

4.4 结构方程分析

4.4.1 初始模型及其假设检验

4.4.2 修正模型及其假设检验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新技术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对策

5.1 完善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体系

5.2 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5.3 健全高新技术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人才吸引、保留和激励机制

5.4 完善突破性技术创新的管理机制

5.5 培养企业的市场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5.6 建立高新技术企业信息网络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不足

6.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企业面临的技术挑战愈发严峻。然而,面对新技术不断诞生,很多企业出现了诸多管理问题,陷入“创新困境”。即:面对新技术的不断产生,传统的创新管理理论具有局限性,企业往往不知所措,不仅表现在利润的下降和市场份额的减少,甚至还可能表现在公司倒闭。这种困境的出现,一方面与人们过于重视渐进性技术创新,忽视突破性技术创新有关,另一方面与企业创新能力培育不足、创新能力系统没有形成相关。如何提高企业的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管理理论和实践问题。基于此,本文选择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为研究主题。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系统整理和分析,将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划分为组织因素、环境因素、过程因素和管理因素四个维度。虽然当前已经有很多学者注意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重要价值,但是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尤其是对于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涉及到的文献更加匮乏。本文通过结合一般性技术创新能力理论和突破性技术创新的特点,对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概念进行界定,并采用投入能力、研发能力、管理能力、营销能力和生产能力作为其主要维度。并且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以知识吸收和机会识别作为两者关系的中介变量。从而设计出本文的理论模型。
   在前人设计的调查量表基础上,设计了本文研究的调查问卷。通过信度分析、效度分析和正态分布检验,验证了本文数据样本达到了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要求。在此基础上,采用结构方程对理论模型及相关假设进行检验。模型结论显示:,除了过程因素对于机会识别的影响路径没有通过检验之外,其他影响因素四个特征维度对中介变量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管理因素对于知识吸收的影响最大;组织因素对于机会识别影响最大。从中介变量对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影响来看,知识吸收对投入能力和机会识别对于管理能力的影响路径没有得到数据样本的支持,其他路径都受到数据样本支持。
   最后,本文根据前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从完善企业的资金投入体系、激励机制、管理机制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提高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