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涉农信贷与保险耦合模式研究
【6h】

我国涉农信贷与保险耦合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背景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水平与现状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4 研究对象、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思路

1.4.3 研究方法

1.5 章节安排及研究架构

1.5.1 章节安排

1.5.2 研究架构

第二章 发展涉农信贷与保险耦合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2.1 涉农信贷与保险耦合模式与农户、涉农中小企业融资能力

2.1.1 我国农户、农村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特点

2.2.2 我国农户、农村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形成原因

2.2.3 突破农户、农村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需要

2.2 涉农信贷与保险耦合模式与涉农信贷机构的发展

2.2.1 转移农村金融机构涉农信贷业务风险

2.2.2 拓展涉农信贷机构的中间业务

2.3 涉农信贷与保险耦合模式与农村保险市场的完善

2.3.1 我国农村保险市场的现状

2.3.2 农村保险市场发展瓶颈的成因分析

2.3.3 涉农信贷与保险耦合模式与农村保险市场的发展

2.4 涉农信贷与保险耦合模式与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2.4.2 保障自然灾害下农业再生产能力的需要

2.4.2 加速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多样化的融资渠道

2.4.3 加大金融支农力度需要建立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涉农信贷与保险耦合模式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涉农信贷与保险耦合模式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动因和现实基础

3.1.1 涉农信贷与保险耦合模式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动因

3.1.2 涉农信贷与保险耦合模式产生和发展的现实基础

3.2 涉农信贷与保险耦合模式的发展现状

3.2.1 涉农信贷机构的保险代理业务发展现状

3.2.2 涉农信贷与保险耦合产品和服务创新现状

3.3 涉农信贷与保险耦合模式的内部问题分析

3.3.1 农户保险认知水平有限

3.3.2 农业保险发展滞后

3.3.3 产品和服务体系不完善

3.3.4 缺乏战略性的利益共享机制

3.4 制约涉农信贷与保险耦合模式发展的外部因素

3.4.1 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3.4.2 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缺乏巨灾风险分担机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涉农信贷与保险耦合模式下各利益主体行为的演化博弈分析

4.1 涉农信贷与保险耦合模式下各利益主体作用关系的演化策略

4.1.1 各利益主体演化博弈的基本假设

4.1.2 涉农信贷与保险耦合模式下各利益主体的行为选择

4.2 基于演化博弈的涉农信贷与保险耦合模式稳定性分析

4.2.1 农村信贷机构群体之间演化博弈分析

4.2.2 保险公司群体之间演化博弈分析

4.2.3 地方政府群体之间演化博弈分析

4.2.4 地方政府群体与保险公司群体的演化博弈分析

4.2.5 涉农信贷机构群体与保险公司群体的演化博弈分析

4.3 涉农信贷与保险耦合模式下农户群体行为的演化分析

4.3.1 农户群体与信贷机构群体的演化博弈分析

4.3.2 农户群体与保险公司群体的演化博弈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涉农信贷与保险耦合模式下金融产品创新及其定价

5.1 涉农信贷与保险耦合模式下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5.1.1 “涉农信贷+农业保险+再保险”模式

5.1.2 “综合保险+涉农抵押贷款”模式

6.1.3 “涉农信贷+贷款保证保险+再保险”

5.2 涉农信贷与保险耦合模式下农户WU’s三维信用评价方法

5.2.1 基于WU’s三维信用理论的农户信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5.2.2 保险机制下农户信用综合评价方法

5.2.3 涉农信贷与保险耦合模式下农户信用评价的案例分析

5.3 涉农信贷与保险耦合模式下贷款定价研究

5.3.1 “涉农信贷+保险"贷款定价方法

5.3.2 “涉农信贷+保险”贷款定价的参数性质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借款农户的保险偏好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及其保险需求的提升

6.1 借款农户参保行为分析

6.1.1 借款农户参保现状

6.1.2 借款农户参保积极不足的原因分析

6.2 借款农户的保险偏好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6.2.1 借款农户保险需求相关因素的预期影响分析

6.2.2 借款农户的保险偏好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6.3 提高借款农户保险需求的途径

6.3.1 信贷保险品种多样化

6.3.2 农户保险意识培养

6.3.3 保险服务效率改进

6.3.4 农户参保成本控制

6.3.5 保险消费能力提升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支持涉农信贷与保险耦合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7.1 确保涉农信贷与保险耦合模式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对策

7.1.1 遵循涉农信贷与保险耦合模式发展的原则要求

7.1.2 构建巨灾风险分散和控制机制

7.1.3 建立保险资金长效补偿机制

7.2 完善涉农信贷与保险耦合模式发展的外部环境

7.2.1 完善涉农信贷与保险耦合模式的信用环境

7.2.2 完善涉农信贷与保险耦合模式的监管环境

7.2.3 完善涉农信贷与保险耦合模式的法律环境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创新之处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本文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对涉农信贷与保险耦合模式下政府、农户、农村信贷机构、保险公司四大利益群体及各群体之间的行为演化进行分析,得到了维持涉农信贷与保险耦合模式持续发展的方法途径。地方政府对参保借款农户实施较高比例的保费补贴,使得保费补贴额度满足相应的参数条件,是借款农户群体以积极参保为平稳策略的现实条件;地方政府对涉农保险机构进行业务补贴,为农业保险业务购买再保险,是保险机构群体形成以积极参与信贷业务合作为稳定策略的现实条件,并且止损再保险比比例再保险更能刺激保险机构合作的积极性;在政府有限补贴的条件下,农村信贷机构降低代理保险产品的成本以及保险公司控制涉农险种开发成本,也是维持涉农信贷与保险耦合模式可持续性的重要途径。
   基于对涉农信贷与保险耦合模式各利益主体行为的演化结果,对现有的涉农信贷与保险耦合产品体系进行完善,提出了“涉农信贷+农业保险+再保险”、“综合保险+涉农贷款”等耦合产品的运作模式。由于借款农户的参保信息纳入其信用状况评价体系是涉农信贷与保险耦合模式下科学核定贷款利率和授信额度的前提,本文基于WU's三维信用理论建立参保农户的信用综合评价方法。同时,在该借款农户信用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提出了对“涉农信贷+保险”的一般定价方法。
   对借款农户的家庭特征、诱致性需求、自然禀赋、兼业化程度及贷款规模五个方面影响借款农户保险偏好的13因素与借款农户的保险选择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了对借款农户保险选择存在显著影响的因素。结合实证结果,提出了从加大宣传力度、提供保险服务效率、提高农户收入水平等方面提升借款农户参保的积极性,确保涉农信贷与保险耦合产品的需求动力。
   分析了现有涉农信贷与保险耦合产品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对农村信贷机构与保险机构围绕信贷产品和保险产品耦合,提出了规范双方行为的原则和要求,确保涉农信贷机构、保险机构、借款农户在涉农信贷与保险耦合模式运行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分析了涉农信贷与保险耦合模式中信贷与保险发展不对称问题,构建了农业巨灾风险分散和控制机制以及保险资金长效补偿机制。分析了涉农信贷与保险耦合模式发展的环境,对其发展的信用环境、监管环境以及法律环境进行了完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